NEWS CENTER
發布時間:2015-12-22 08:50:43瀏覽:486
12月18日,由國土資源部礦產勘查辦公室組織的《勘查區找礦預測理論與方法》成果鑒定會在京召開。以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毓川為主任的鑒定委員會指出,專著提出的“三位一體”勘查區找礦預測理論與方法,具有原創性、科學性、實踐性,不但對我國礦床理論發展有很好的促進作用,而且研究成果可直接服務于找礦工作,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勘查區找礦預測理論與方法》編寫工作由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國土資源部礦產勘查技術指導中心)牽頭完成,歷時6年。研究人員以勘查區大比例尺找礦預測為出發點,通過研究影響成礦元素從體態轉變為固體態這一過程地球化學行為的內因和外因,確定成礦過程中的普遍規律作為找礦預測標志,提出了勘查區找礦的地質方法解決方案,破解了信息不對稱前提下的找礦預測難題,顯著提高了找礦預測可信度,為推進我國整裝勘查區找礦突破提供了系統的方法體系。
鑒定委員會認為,專著在成礦找礦理論方法方面具有多項創新:運用成礦作用時、空、物、能一體化研究,創建了成礦地質體研究理論;運用成礦作用與構造的關系,創建了成礦結構面研究理論方法體系;實現了成礦地質體、成礦構造和成礦結構面、成礦作用特征標志“三位一體”深度融合,以及礦化樣式三維空間結構的精細刻畫;首次系統構建了我國砂巖型鈾礦床、熱水沉積型鉛鋅礦床、碳酸鹽巖容礦的層控型鉛鋅礦床等25種主要礦床類型的找礦預測地質模型,對勘查區找礦預測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據介紹,研究成果已在全國危機礦山接替資源找礦、老礦山深部和外圍找礦、整裝勘查等找礦實踐中,取得顯著成效:2004~2015年,以這一理論為指導共實施了398個找礦項目,其中新增儲量達大型規模的礦山62處、中型117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