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我國2/3的礦山進入中老年期,1/4的資源型城市面臨資源枯竭的嚴峻形勢,煤炭資源型城市在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等方面的矛盾開始集中顯現,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煤炭資源型城市發展的環境污染問題嚴重。以河南省永城市為例,目前該市煤炭資源開采處于成熟期,每年因礦產開采新增塌陷約5000畝,地面塌陷、地裂縫對土地、村莊、道路、河流、植被、供電、通訊及其它基礎設施造成嚴重破壞,礦山生態環境問題突出。突出的環境問題不僅讓該市的宜居性大打折扣,也給該市的吸引力和發展潛力帶來不同程度的損害。
大多數煤炭資源型城市都是因煤炭的開發而興建的,產業結構明顯呈現出“一煤獨大”的特征,煤礦企業規模過大,企業組織結構不合理,影響城市經濟可持續增長。粗放式經營造成資源利用率低下,煤炭資源型城市總體上以初級產品和原材料輸出為主,精加工、深加工相關產品比重較低,影響經濟收益。同時,產業結構單一,勢必會造成其他產業發展緩慢,甚至停滯,最終形成煤礦興則城興、煤礦竭則城衰的惡性循環。
煤炭資源型城市大多屬于移民城市,人口多是由于煤炭開采隨遷而來。隨著煤炭的減產,各城市均出現了經濟效益的下滑,就業崗位的不足,這些勢必導致大量人員外流去尋找新的就業出路。以黑龍江省七臺河市為例,數據顯示,近年來,該市流失人口接近總人口的10%。人口流失伴隨的是人才嚴重缺乏,內生動力不足,城市缺乏核心競爭力。由于大量的人口流失,剩下的基本上是老年人,養老等社保問題加劇了城市負擔。人口的嚴重流失,給這些煤炭資源型城市造成重大傷害。
解決煤炭資源型城市面臨的諸多難題,促進其可持續發展,是落實新發展理念的必然要求。只有加快推進煤炭資源型城市轉型,走科學發展之路,才是煤炭資源型城市的根本出路。筆者建議:
針對煤炭資源型城市存在的生態環境問題,在轉型發展中應秉承保育為主、治理并行的原則。做好源頭預防工作,堅守生態保護紅線,嚴格控制在生態功能區內開采礦產資源,維持礦區周邊生態系統穩定。就目前煤炭資源型城市產業發展的整體趨勢來看,生態環境的發展和進步已經成為城市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指標。而且生態建設良好的煤炭資源型城市在人才吸引、資本吸引,甚至城市動力的推動上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煤炭產業是資源型城市的支柱產業,在整體經濟中所占份額較大,盡管煤化工、礦產開采等屬于高污染、高能耗產業,但無法在短時間脫離,在今后一段時間內仍然需要持續投入和發展。但絕不能走粗放式發展的老路,要與時俱進走科學化、綠色化道路。如通過政策支持和引導,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加快裝備改造升級步伐,促進煤炭清潔開發高效利用,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優化資本投向,促使現有企業拉長產業鏈條,搞好深加工,大力發展新興產品,強化煤炭產業優勢。
煤炭資源型城市要想謀求長遠發展,就要擺脫對原有煤炭資源的依賴,根據自身優勢并適當借助外部力量建立基本不依賴原有煤炭資源的替代產業,最終實現資源型城市的完美轉型。選擇替代產業應以科技為支撐,以綠色、可持續為目標,并將其列入城市建設重點。如在煤炭資源型城市發展中進行裝備與智能制造、新材料、集成電路等新興主導產業的培育,這些具有時代特色的新興產業既可以彌補煤炭資源型城市的發展空缺,又可以讓煤炭資源型城市產業轉型和升級變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