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CENTER
發布時間:2017-11-09 15:41:03瀏覽:603
近日,國土資源部印發《國土資源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聚焦國土資源科技創新平臺面臨的突出問題和短板,著力調整優化布局,加強規劃部署,重點在創建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發展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優化建強部級科技創新平臺、創新運行管理體制機制等方面部署了30項任務,為新時期國土資源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提供了行動指南。
“十二五”期間,國土資源科技創新平臺和基地建設工作取得了長足進步,基本建成國土資源創新平臺體系——建設運行部重點實驗室60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基地84家、部工程技術創新培育基地9家,基本覆蓋了土地科學與國土資源綜合管理、基礎地質與勘查技術、礦產資源與綜合利用、地質環境與地質災害等國土資源領域。但同時也存在平臺布局結構不合理、運行機制和保障措施不完善等問題,尤其在創建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上還沒有取得實質性突破。在此背景下,《方案》應運而生。
《方案》提出,“十三五”期間將重點圍繞實施“三深一土”科技創新戰略,統籌規劃、系統布局,形成定位清晰、運行高效、開放共享、動態調整、協同發展的國土資源科技創新平臺體系,促進國土資源科技創新能力提質升級。
——集聚資源,著力在創建國家級平臺建設上取得突破。超前謀劃地球深部探測領域國家實驗室,依托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順勢發力建強海洋礦產資源評價與探測技術功能實驗室;找準突破口,全力打造國土資源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利用優勢,整裝推進國際研究中心、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建設。建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巖溶研究中心和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學合作研究中心,籌建“一帶一路”地球化學創新研究中心和中國—東盟地學合作中心,在土地規劃和政治、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地下水資源與環境等領域推進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建設。
——補齊短板,著力推進部級創新平臺提檔升級。突出定位特色,調整優化現有部級創新平臺板塊,回歸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優化布局,至2020年部重點實驗室控制在70家。強化屬地化管理,整合現有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基地,至2020年獨立運行的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基地控制在50家。補齊短板,創建部工程技術創新平臺,突出關鍵技術創新和工程化研發特色,加強對天然氣水合物等9家國家級技術創新平臺培育基地的建設,至2020年建設30家工程技術處創新平臺。
11月8日,在京召開的國土資源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座談會上,部科技與國際合作司有關負責人表示,《方案》是貫徹落實《國土資源“十三五”科技創新發展規劃》有關科技創新平臺建設任務目標的專項規劃,也是“十三五”部科技創新平臺建設的行動方案,要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引領,按照全國國土資源系統科技創新大會的要求,落實好《方案》的具體措施,加快構建國土資源科技創新平臺體系,為提高國土資源科技創新水平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