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CENTER
發布時間:2020-03-27 08:13:00瀏覽:979
? ?來源:中國國土資源經濟?
導 ?讀
地勘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涵是可持續發展能力進一步增強,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經濟效益進一步提高,職工獲得感進一步顯現,發展中的風險進一步可控。但當前還面臨著轉型發展步伐比較緩慢、科技創新動能不足、人才結構不盡合理、發展后勁乏力、服務領域拓展不廣不深等困難和瓶頸。新時代地勘經濟應以地球系統科學為指導,轉變思想觀念、拓展服務領域,充分發揮技術創新、人才高地的雙引擎作用,對內深化改革、加強管理,對外開放合作、互聯互通,實現地勘經濟高質量發展。
本文引用信息
付貴林,朱堂華,鄭江.地勘經濟高質量發展內涵及其路徑探討[J].中國國土資源經濟,2020,33(1):11-15.
?
引 ?言
地質勘查業是我國國民經濟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它肩負著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礦產資源和地質資料的光榮任務,地質勘查業及地勘經濟以其特有的優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基礎性作用。黨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大歷史性判斷,并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的現代化經濟體系時代已經到來。地勘經濟在過去很長一個時期獲得了高速增長,但總體看來,其發展方式較為粗放,發展質量、發展效率、發展動力不高。再依靠過去的發展方式已經不能適應新時代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建設要求,也不符合“質量第一、效益優先”的發展原則。因此,推動地勘經濟高質量發展是適應新時代新要求的需要,是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是適應現代經濟體系建設的需要。近年來,貴州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以下簡稱“貴州省地礦局”)圍繞服務三大攻堅戰和貴州省“大扶貧、大數據、大生態”三大戰略行動,以保障能源資源安全、服務生態文明建設、服務防災減災為三大主要任務,通過采取轉變觀念、促進轉型、夯實基礎、補齊短板等一系列措施,不斷推動地勘經濟向高質量發展邁進。以下以貴州省地礦局為例,從分析地勘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涵入手,探索地勘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路徑。
?
一、地勘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涵
1.1 可持續發展能力進一步增強
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一個重要體現就是必須具備可持續發展能力,這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前提和基礎。對地勘單位而言,可持續發展能力是指其在追求自我長久生存和永續發展的過程中,既要考慮經營目標的實現和社會、市場地位的提高,又要保持在行業已經領先的競爭領域和未來擴張的經營環境中,通過完善內部各要素系統,并兼顧與單位經濟活動相關的經濟、社會、環境目標,可持續地滿足各利益相關者的需要,保持持續的盈利增長和發展能力。
地勘行業具有其特殊性,除了在要在市場中保持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的經營目標,還肩負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地質基礎服務的社會責任,因此不能單從市場經濟的角度考慮可持續發展的能力,還要考慮地勘事業的永續發展。對于地勘單位而言,資源、資產都不具備競爭優勢,其核心競爭優勢是人才,確保事業永續發展的關鍵是創新。因此,人才和創新是衡量地勘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最主要指標。
1.1.1 各類人才進一步集聚
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實現地勘經濟可持續發展、高質量發展,人才保障是第一位的。這里所指的人才包括符合地勘經濟發展需求的多方面人才,既要有專家型的、領軍型的高級技術人才,還要有優秀的青年技術骨干,也要有懂經營、善管理、會謀略的復合型人才。以貴州省地礦局為例,目前擁有省核心專家1人,省管專家2人,各類注冊師192人;局核心專家15人,局管專家36人,領軍人才13人,杰出人才42人,優秀人才167人;博士20人,碩士369人;正高級職稱65人,副高級職稱796人。以上述人才為基礎,貴州省地礦局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組建成立了專家委員會,下設11個專業組,負責提供技術診斷、開展技術攻關、解決技術難題。高職稱、高學歷、專家型人才集聚且廣布地質服務各個行業,初步形成了一支老中青相結合、高中低相互補充的梯級人才隊伍。
1.1.2 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以科技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破解當前經濟發展中突出矛盾和問題的關鍵,也是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重要抓手。近年來,貴州省地礦局高度重視科技創新,投資數億元建設地質科技園,積極搭建一批科技創新平臺,掛牌成立了貴州首個地質專業院士工作站并申報建設“自然資源部基巖區礦產資源勘查工程創新中心”平臺,申報建設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個、省級檢驗檢測中心2個,科技創新人才團隊、勞動模范創新工作室等平臺也紛紛在各下屬地勘單位設立。這些科技創新平臺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以2018年為例,利用上述科技創新平臺,成功申報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24項,獲省部級獎勵4項,國家級行業學會獎8項,省級行業學會獎勵7項,科技創新能力正在不斷增強。
1.2 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
縱觀全國地勘行業,產業結構大致分為四大板塊,地質勘查、水工環、礦業開發、多種經營,貴州省地礦局也不例外。這是地勘行業長期發展形成的,既具有歷史的積淀,也具有行業的局限性,雖然相對其他行業較為傳統,但如果跳出這四大產業板塊,尤其是前兩大板塊,地勘行業就失去了核心競爭力。要認識到,傳統產業不一定都是落后產業,只要進行科學的改造升級,大都能煥發生機活力。關鍵是要如何推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適應高質量發展需要。
從局級層面來看,地勘經濟高質量發展不僅需要有一定規模的產業集群,更需要產業布局合理、結構優化,各地勘單位個性化、差異化發展特征明顯,與政府有極高的契合度、與市場有較強的融合度,能夠為國家及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高質量的地質服務產品。作為國有屬性的地勘單位,優化產業結構既是適應政府需求、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適應市場需要、滿足自身生存發展的必然選擇。因此推動傳統地勘產業優化升級,必須要實現適應政府需求和市場需要的有機統一。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貴州省地礦局將地勘產業四大板塊中最為重要的地質勘查和水工環做了進一步的細分和拓展。即由傳統的地質勘查逐步向旅游地質、城市地質、農業地質、國土調查及評價、新能源新材料礦產勘查轉變;由傳統的水工環向生態環境地質、地質災害防治、環境恢復治理、土地復墾及山水林田湖草保護修復等方面轉變。這些業務更能適應服務于生態文明建設、服務于防災減災的自然資源管理的政府需求,也更能適應綠色經濟、綠色發展的市場需要。
1.3 經濟效益進一步提高
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是質量第一、效益優先。除了社會效益外,主要體現為經濟效益。所謂經濟效益,是指資金占用、成本支出與有用生產成果之間的比較。經濟效益好,就是資金占用少、成本支出少、有用成果多。以下對貴州省地礦局近幾年來經營情況進行比較分析(參見表1)。
盡管自2016年起,貴州省地礦局調整了對經營總收入指標的統計口徑,排除了以往統計中存在的“虛高”因素,但從表1中仍然可以看出,自2016年起地勘經營狀況發生了質的變化,經濟總量控制在7%~8%的增長,而經營結余與利潤率始終保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上。
1.4 職工獲得感進一步顯現
習近平總書記的“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其核心要義就是“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高質量發展的最終目的,是要體現在廣大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方面。地勘經濟高質量發展就是要以廣大職工的普遍獲得感為最終目的。一方面是物質層面的獲得感,簡單理解就是職工的收入要與其所付出的勞動成正比,充分體現按勞分配、兼顧公平的原則。2016年以來,貴州省地礦局充分利用績效工資收入分配政策,鼓勵多勞多得,讓績效分配向肯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職工傾斜,充分調動職工干事創業的積極性,得到了廣大職工的普遍認同。另一方面是精神層面,充分體現單位對職工的關心、關愛,鼓勵創先爭優,讓職工對單位有歸屬感、自豪感,同時有展示自己的平臺。2018年,貴州省地礦局組織了兩批勞模、專家進行療養、休養,多次組織看望慰問一線職工、困難職工家屬等。全局有21個集體、23名個人分別榮獲省級以上表彰,基層單位、班組等一大批集體和個人獲得優秀工作者、“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
1.5 發展中的風險進一步可控
市場經濟條件下,風險是客觀存在的,也是無處不有的,經濟高質量發展還必須緊繃風險防控這根弦。地勘經濟發展過程中面臨的風險主要包括安全風險、質量風險、經營風險、環保風險、廉政風險等,任何一方面發生重大事故,都可能影響地勘經濟高質量發展進程。貴州省地礦局通過完善制度建設、加強源頭控制,各方面風險得到了有效控制。一是安全管理方面,印發了《省地礦局關于推進安全風險分級管控體系建設的意見》,建立健全安全生產風險分級管控與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防控體系;二是質量管理方面,建立完善質量問題懲治制度,針對不同類型、不同程度的質量問題明確對相關責任人的處罰;三是經營管理方面,以問題為導向出臺了經營管理、財務管理辦法,加強了經營合同管理、財務預算管理、項目結算管理、資金支付管理等;四是環保方面,為適應綠色發展要求,制定出臺了《關于推進綠色勘查開發的實施意見》,提出了綠色勘查工作要求;五是廉政建設方面,建立了巡察制度,對所屬地勘單位實現巡察全覆蓋,監督觸角延伸至生產第一線,把巡察工作建設成基層黨內監督的“前哨”、發現問題的“尖兵”、全面從嚴治黨的“利劍”。
?
二、當前地勘經濟高質量發展面臨的瓶頸及困難
2.1 解放思想轉型發展步伐還比較緩慢
一些干部職工對新時代地質工作新需求認識不清,固步自封,安于現狀,不敢打破思想藩籬,轉型發展的認識和行動跟不上時代步伐,抓不住發展機遇。
2.2 科技創新動能還不足
一是認識地質工作的“工程化”和“簡單化”趨勢嚴重,相當一部分專業人員把地質等同于工程,對地質工作的探索性和長期性認識不深,特別是基層一線專業技術人員對開展地質科技創新的意愿不強;二是地質勘查科研與生產脫節的現象較為嚴重,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效率不明顯,存在“為科研而科研”的現象;三是科技創新的局限思維較為嚴重,生態環保領域研究涉足不深、創新能力不足,跨學科、跨領域的研究較少。
2.3 人才結構不盡合理
現有技術人員大多為地質礦產專業,環境地質、城市地質、農業地質、新能源等專業技術人員較少,特別是經營管理人員更是鳳毛麟角。人才專業結構、年齡結構不合理,新知識更新慢,不能適應服務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需要,更不能滿足地勘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
2.4 高質量發展缺乏后勁
一是評價體系不健全,與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統計指標、績效評價、政績考核等標準還未建立完善,有的單位在政策范圍內的激勵措施不夠到位,人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得不到充分調動;二是發展效益參差不齊,有的單位經營、財務、項目管理沒有形成有效協同,不善于向管理要效益、向質量要效益,全要素生產率偏低;三是發展后勁不足,有的單位產業單一、經濟結構不合理,現有產業嚴重萎縮,省外、國外市場拓展沒有打開局面,省內市場的深度挖掘也不夠。
2.5 服務領域拓展不廣不深
傳統地質領域的產業鏈延伸不夠,不能構建起全產業鏈服務體系;非傳統地質領域拓展不足,農業地質、城市地質、生態地質、旅游地質等方面雖然有所涉獵,但其深度還遠遠不夠。
?
三、地勘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路徑
3.1 以轉變思想觀念推動高質量發展
新時代地質工作已發生深刻變化,工作對象由礦產資源轉向包括礦產資源在內的自然資源,指導理論由傳統地質科學轉向地球系統科學,發展動力由生產性任務轉向科技創新引領和信息技術支撐。地勘經濟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緊跟時代步伐,超前謀劃,在地質工作指導思想上大變革、大調整。一是必須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科學發展觀和地球系統科學理論,樹立“大地質、大生態、大服務”理念,順應時代要求,在地質服務領域上大拓展,在服務大局中推進高質量發展。二是必須適應自然資源工作新形勢新定位,服務生態文明建設、服務能源資源保障、服務防災減災、服務脫貧攻堅,服務土地、礦產、濕地、水等自然資源管理,努力成為多門類自然資源數據的提供者,成為國土空間規劃、用途管制的重要業務支撐者,成為轉型發展的示范引領者。三是要找準自身定位,要在轉型發展的過程中盡量避免同質化競爭,地勘單位要充分分析研究本單位的實際情況,發掘優勢、認清不足,從優劣勢中找準自身定位、突出重點轉型方向,培育屬于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3.2 以人才高地建設推動高質量發展
一是要充分用好人才。進一步發揮好專家作用,強化技術攻關和服務;完善人才培養和激勵機制,充分發揮好核心專家、領軍人才、杰出人才、優秀人才等各梯級人才在各自擅長領域和各自崗位上的領銜作用。二是要為人才搭建好平臺。搭建、做實一批科技創新平臺,組建一批科技創新團隊,為人才茁壯成長提供沃土。三是要讓人才“顯山露水”。鼓勵包含技術、經營、管理在內的各類優秀人才在真抓實干中出成果,引導他們申報國家、省等各級獎項。四要抓好各類人才轉型培訓。緊緊圍繞自然資源調查、評價與管理,圍繞山水林田湖草保護修復,以及業務拓展、能力提升、發展轉型的需要,培養復合型創新人才。
3.3 以科技創新驅動推動高質量發展
地質科技創新必須從地球系統科學思維觀和辯證思維觀的高度來提高認識。一是要持續提升基礎研究,既要注意探測淺部地殼精細結構與能源資源分布、城市地下空間利用問題,也要探測研究關鍵帶(大氣圈、生物圈、水圈、巖石圈高度交匯和相互作用的地球表層復雜系統)的結構、形成與演化機制、物質轉化過程與相互作用和觀測關鍵帶內部能量和物質通量、遷移和轉化問題,更要開展人地耦合系統研究,深入理解地球表層變化趨勢及機制和記錄與解釋地球變化特征,提出應對策略;加強重大戰略任務部署基礎研究、加強戰略性前瞻性重大科學問題研究。二是要強化對生態環保領域的創新研究,圍繞地質工作服務生態文明建設、服務綠色經濟發展,提供基礎性的理論數據和理論成果。三是要加強跨學科、跨領域融合研究,充分利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手段,開展地質資料數據集成和開發,促進地質信息成果轉化,探索建立地質大數據共享平臺,提高解決資源環境問題和地球系統科學問題的能力,不斷提升社會化服務的水平。
3.4 以深化內部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
一是建立健全高質量發展的考核評價指標體系。要逐步將全員要素生產力、科技創新能力、人力資源質量、產業轉型、綠色發展等指標進行量化后,納入各單位年度績效考核目標。二是建立更為完善的激勵約束機制。在政策范圍內,制定更為精準的管理制度,用好績效分配政策,協調處理好宏觀管控和微觀激勵的關系,大力激發干部職工闖市場、拿項目、干項目的積極性,做大經濟總量,提升經濟質量,筑牢地礦經濟基礎,打造一批有帶動力的發展平臺,打造一批有牽引力的“排頭兵”實體,打造一批有競爭力的市場主體。三是建立成本控制機制。從項目成本預算著手,以單項目核算為基礎,通過優化項目組織實施方案、強化過程管控、縮短實施周期、建立激勵約束機制等措施,切實降低成本支出,提高經濟運行質量。四是建立全面系統的協作機制。用好用活內部資源,既要守好本土,也要放眼全省乃至省外、境外,進一步加強內部協作,廣泛拓展市場;用好用活外部資源,抓住一批信譽好、技術過硬的外部協作隊伍,提升項目組織實施能力。
3.5 以強化基礎管理推動高質量發展
一是要進一步加強安全風險防控。不斷健全完善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雙重防控體系,推進地勘單位安全標準化建設,積極推行“雙隨機、一公開”安全檢查,更加注重人員操作安全,全力防范生產安全事故發生。二是要進一步加強質量風險防控。分級分段完善質量管理的具體措施,局級要抓好重大項目質量管理,隊級要突出難點、重點、關鍵點,做到質量管理全覆蓋,項目部要圍繞項目全過程管好每一個環節。三是要進一步加強財務風險防控。從項目風險評估、決策立項、合同管理、預算管理、資金支付、項目結算等各個環節加強監管,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平臺;各部門要聯動協同和及時跟蹤管理,從而推動基層地勘單位加強內部控制體系建設,強化內部財務管理。四是要進一步加強環保風險防控。地質工作過程和手段要綠色,植入綠色理念,運用高新技術代替傳統技術,用先進技術代替落后技術;拓展綠色地質服務領域,地質工作要服務綠色農業、綠色礦山、綠水園區,要在“山青、水秀、空氣清新”上作出貢獻;助推自然資源在綠色中開發,要研發自然資源開發利用的綠色新技術新方法,促進經濟健康綠色發展。五是要進一步加強廉政風險防控。落實全面從嚴治黨政治責任,抓好內部巡察和整改工作,持續正風肅紀,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機制。
3.6 以擴大開放合作推動高質量發展
一是鞏固并深化與地方政府、大型企業的合作,將合作框架協議具體化、項目化,積極推進城市地質、淺層地溫能、地熱資源、生態環境修復、三稀資源、礦產資源整合、基礎設施建設等具體項目的合作。二是鞏固并深化與科研院所的合作,用科研院所的科研能力和專家團隊幫助解決技術難題,帶動培養專業技術人才。三是積極融入“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支持鼓勵地勘單位與大企業合作,搭乘大型企業順風車,廣泛開展工程承包、產業投資、勞務合作,提高利用外部資源的能力,走出去拓展服務市場。四是廣泛結交新朋友,在項目合作和提供服務的過程中,擴大“朋友圈”,構建起親清新型合作伙伴關系,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動能儲備。
?
四、結 ?語
新時代地質勘查工作及地勘經濟必須以地球系統科學為指導,轉變思想觀念、拓展服務領域,充分發揮技術創新、人才高地的雙引擎作用,對內深化改革、加強管理,對外開放合作、互聯互通,實現地勘經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