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CENTER
發布時間:2016-08-04 08:58:33瀏覽:626
2016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動中央企業結構調整與重組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給出了央企結構調整與重組的明確原則。
例如:推進強強聯合,統籌走出去參與國際競爭和維護國內市場公平競爭的需要,穩妥推進裝備制造、建筑工程、電力、鋼鐵、有色金屬、航運、建材、旅游和航空服務等領域企業重組。鼓勵煤炭、電力、冶金等產業鏈上下游中央企業進行重組,打造全產業鏈競爭優勢,更好發揮協同效應。
中國央企重組幾乎貫穿了從2003年國資委成立到2016年的13年時間。根據國資委數據,這期間央企從2003年196戶、資產規模6.9萬億,發展到2015年底的106戶、資產規模47.6萬億。13年間,央企數量減少90家,但資產規模擴大了近7倍。
國資委網站7月15日更新的名單顯示,其下屬央企數量已下降到105家,其中主業與能源相關的遠超其他領域,占比達到23%。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對記者記者表示,央企重組將會集中在兩條主線上,一條是“一帶一路”,另一條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尤其是去產能。
如今《意見》發布,能源央企重組迎來新節點。
煤炭央企誰先重組
在《意見》中,“過?!背蔀楦哳l詞,先后出現6次。當前中國產能過剩產業中,鋼鐵、煤炭的問題都較為突出。2016年2月,國務院曾就鋼鐵和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專門出臺政策。
重組被認為是化解過剩產能的有效舉措。6月26日,寶鋼集團與武鋼集團宣布籌劃戰略重組事宜。隨后,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表示,武鋼和寶鋼重組是基于鋼鐵去產能的考慮。
對于同樣過剩的煤炭領域,仍然存在4家以煤炭相關業務為主的央企及數家涉煤的央企。其中,神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神華”)是目前中國規模最大煤炭的企業和世界最大的煤炭供應商。同屬央企的中國中煤能源(5.720, 0.00, 0.00%)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煤能源”)以煤炭生產貿易、煤化工、坑口發電、煤礦建設、煤機制造為主業,主業同神華接近,同樣是中國主要煤炭生產企業。
另外兩家涉煤央企中,中國煤炭科工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煤科工”)是由中煤國際工程設計研究總院、煤炭科學研究總院兩家中央企業于2008年4月合并組建,主要以煤炭領域設計與工程總包為主業。另一家中國煤炭地質總局則主要從事煤炭、化工資源勘查。
在央企減量重組及煤炭去產能的大背景下,在外界看來,這四家企業無疑是煤炭領域央企重組的焦點。2016年5月業內一度有消息稱,中煤科工要整體并入神華。雖然事后雙方均否認接觸和籌劃重組,但部分業內人士認為,神華與中煤科工重組具備條件。
中煤科工長期致力于煤炭高效低碳利用成果技術轉化,在水煤漿、煤層氣開發與利用、煤粉鍋爐、煤基碳材料、煤焦油加氫及水處理技術的產業化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
而神華同樣在積極推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發展新能源,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發展清潔能源技術和服務。雙方重組具有明顯的協同效應,可以加強科技研發能力,推進煤炭在全行業、全生命周期、全產業鏈的清潔利用,也有利于推動神華向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管理模式方向改革。
但從煤炭去產能的角度考量,神華與中煤科工重組效果并不明顯。信達證券首席分析師曹寅告訴記者記者,煤炭行業尚處于低谷期,企業規模的疊加意義并不大,還容易形成新的煤炭巨頭,為后期能源轉型帶來阻力。
煤炭企業與下游發電企業重組可能性或許更大。在以往的煤價上漲過程中,電力企業為了降低成本紛紛進入煤炭領域。截至目前,華能集團、大唐集團、國電集團、國家電投集團、華電集團五大電力集團均持有煤礦,總產能17966萬噸。其中,華能集團煤炭產能6893萬噸,占總量的38%。而神華同樣也早已進入發電領域,并計劃到2020年底,火電裝機達到1.18億千瓦。
值得一提的是,煤炭、電力合作得到了相關主管部門的政策支持。2016年4月,國家發改委印發《關于發展煤電聯營的指導意見》,稱發展煤電聯營,有利于構建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煤電合作機制,緩解煤電矛盾,促進綠色循環發展。
多位受訪人士表示,煤炭企業與發電企業重組,形成同一主體是煤電聯營的最好形式,能夠形成全產業鏈競爭優勢,發揮協同效應。結合《意見》給出的方向,神華、中煤能源都有可能與下游持有較多煤炭資產的發電企業重組。
發電央企整合可減少內耗
在105家央企中,若以“發電”為主業進行歸類,數量較多。除華能、大唐、華電、國電、國電投以外,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也是發電企業,分別以水電和核電為主。
2002年2月,國務院印發《電力體制改革方案》(業內稱為“5號文”),決定對電力工業實施以“廠網分開、競價上網、打破壟斷、引入競爭”為主要內容的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當年12月,改組和新成立的五大發電企業正式成立,均為央企。
五大發電企業的組建成為上一輪電改的亮點,使得發電端引入競爭。14年來,五大發電企業發展迅速,均進入《財富》世界500強名單。更為重要的是,五大發電企業形成的競爭機制使得中國電源建設突飛猛進,改變了1980年代以來經?!半娀摹钡木骄?。
但隨著著五大發電企業在火電和新能源假設方面的競爭日益加劇,缺乏統一調配、造成無謂內耗的問題也逐漸暴露。2014年,中電投與國家核電技術公司重組。但五大發電企業格局并未出現變化,老問題依然存在。
廈門大學能源經濟協同創新中心主任林伯強對記者記者說,五大電力的合并,可有效減少重復建設和無效投資,成為巨無霸型的電力集團,有利于提高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走出去與國際一流電力集團相抗衡。
電力裝備重組需求迫切
在105家央企中,還有分別以電力建設和電力裝備為主的兩大企業群體。
相對來講,電建企業的重組可能性較小。比如,同樣以電力工程設計建設為主業的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和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是2002年電改時提出“主輔分離”的產物。但因籌建嚴重滯后,2011年兩家公司才宣告成立。
與五大發電企業類似,這兩家企業主營業務非常接近,均屬于世界500強企業。隨著“十三五”中國電力裝機增速放緩,未來這兩大電建企業的主要市場在海外,兩家企業的存在勢必會加劇競爭。
盡管如此,信達證券首席分析師曹寅表示,兩家電建企業短期內恐無法實現整合,“對于兩大電建集團內部來說,2011年的重組如今剛剛落定,不宜馬上啟動新一輪重組?!?br>
與之相反,電力裝備企業的整合或迫在眉睫。哈爾濱電氣集團公司(下稱“哈電集團”)、中國東方電氣(9.810, 0.00, 0.00%)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東方電氣”)、上海電氣(7.940, 0.00, 0.00%)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并稱為“電站設備三雄”。不同的是,哈電集團、東方電氣均屬央企,而上海電氣是上海國資委所屬國企。
哈電集團被稱為共和國裝備制造業的“長子”。60多年來,在電力裝備領域創下多個第一,覆蓋了煤電、水電、核電、氣電、風電等眾多領域。東方電氣同樣以大型發電成套設備、工程承包及服務為主業,是全球最大的發電設備制造和電站工程總承包企業。
近年來,電力設備行業產能嚴重過剩,東方電氣、哈電集團也備受困擾。東方電氣下屬東方電氣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一季度財報顯示,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虧損401.03萬元。需要注意的是,兩家企業火電業務均占據很高比例。
隨著國內電力裝機出現過剩,2016年主管部門對火電建設連續“踩剎車”,未來國內火電市場將急劇萎縮。這意味著,哈電集團和東方電氣經營發展均面臨變數,“走出去”獲得海外市場被業界認為是兩家企業的前景所在。
這兩家企業的主要負責人事變動被業內人士認為是重組前釋放的信號。2016年5月24日,哈電集團召開中層以上管理人員大會,斯澤夫擔任哈爾濱電氣集團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免去其東方電氣總經理職務。
次日,東方電氣亦召開大會,宣布原哈電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鄒磊被任命為東方電氣董事長、黨組書記。
“改革未動,人事先行”,國企管理層關鍵崗位人員的調動歷來是改革的重要先行指標。
更重要的是,發電設備是國家重點鼓勵走出去的領域,尤其是核電設備,兩家公司已有一定競爭力,均為三大核電裝備制造基地之一,在國際上有一定競爭力,而過去在電力設備出口時兩家就出現過互相壓價的行為。如果兩家企業重組既能夠化解過剩產能,也滿足《意見》中“統籌走出去參與國際競爭”的需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