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CENTER
發布時間:2023-07-17 11:30:00瀏覽:4663
李飛,男,1987年11月出生,中共黨員,現任勘查院(生態公司)副院長、副總經理。在勘查院的11年里,李飛歷經技術員、技術骨干、技術負責、項目經理等工作崗位,工作足跡遍布廣東、青海、吉林、陜西、山西、河南等地,長年與荒野為伍、與寂寞為伴,跋山涉水、風餐露宿、日曬雨淋,用辛勞的付出踐行一名地質人的初心和使命。
扎根一線踐初心
2013-2016年期間,李飛扎根在青海省,參與完成天峻縣浪琴地區六幅1:5萬區域地質礦產調查、德令哈市居洪圖地區四幅1:5萬區域地質礦產調查兩個國家地勘基金項目。項目工作區均在海拔3800米以上的高原草甸,區域面積大,野外環境復雜,沒有通訊信號,工作、生活條件極其艱苦,項目實施過程非常困難,主要依靠流動作業。其中浪琴項目化探專項實際工作面積1652平方千米,采集樣品9337件,野外工作先后圈定了45處水系沉積物綜合異常,劃分了2條地球化學異常帶,圈定了找礦遠景區6個,新發現金屬銅礦化點4處,銅礦化信息(礦產線索)1處,并成功立項了青海省地勘基金項目2個,區域地質礦產調查工作取得較好的找礦成果。
勇挑重擔爭先鋒
2020年-2022年期間,李飛參與國家重大項目青海省天峻縣木里礦區生態環境綜合治理項目。從9年前的區域地質礦產調查項目到現今的生態環境治理項目,李飛已是第二次來到青海,他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用專業為國家服務的理想信念不曾改變、從未動搖。
海拔4200米的木里礦區,-20℃的嚴寒天氣,長時間的戶外工作,常常讓凍僵的手不聽使喚,需要反復揉搓才能繼續作業,連續100多個晝夜的高強度工作讓他暴瘦了30多斤。在項目趕工期、搶進度、抓質量的攻堅克難之際,他以釘釘子精神把項目的每個施工環節、時間節點、分項工程等抓得更細、更實、更全面,圓滿完成了第一階段治理工程、第二階段種草復綠工程,完成邊坡整形114萬平方米,修筑便道60.92千米,土石方回填1043.10萬立方米,種草復綠8371畝,完成產值約6.3億元,自覺扛起“美麗中國須躬行”的歷史責任。項目各項工作得到了中央有關部委、青海省各級政府和部門、省級專家組以及監理方、總局、總局木里指揮部的充分肯定,提前一年實現了“兩年見綠出形象”的目標,打造了高原高寒地區礦山生態環境修復示范工程,創造了高原高寒地區生態環境治理的奇跡,為維護生態安全、保護三江源、保護“中華水塔”貢獻了央企青春力量。?
科技創新出實績
李飛深度參與木里項目種草科研試驗,與項目組分兩批制定了73種對比實驗方案,共計1149個試驗樣品,創造了種草施工“七步作業法”,為成功復綠提供了堅實的技術保障。李飛與同事們以項目為支撐,與青海大學合作成功申報了高寒礦區生態修復關鍵技術與集成示范項目、高寒礦區凍土-水文耦合作用與生態調控技術及集成示范項目2項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并負責高寒地區地表生態修復與土壤重構及復綠種草技術研究、木里礦區露天煤礦生態修復渣土改良技術研究、高原高寒地區邊坡穩定性及次生災害防治研究等重點科研項目,較好地指導了項目生產。他認真總結經驗,提煉科研試驗成果,發表論文4篇,申請專利12項,參與編寫專著2本。參與編寫的木里項目總結報告分別獲得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第二十屆優質地質報告特等獎、一等獎各一項。
這一路走來,有付出、有收獲,有汗水、有淚水,李飛腳踏實地、盡職盡責,以實際行動詮釋“三光榮”“四特別”的地質人精神。他說:“成績屬于過去,奮斗才能贏得未來。今后,我將繼續深深扎根一線,為祖國的地質事業貢獻自己的青春和力量!”(李冬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