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CENTER
發布時間:2022-05-14 14:51:13瀏覽:2917
“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三個轉變”為推動我國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打造中國品牌指明了方向??偩肿鳛槔吓频乜毖肫?,堅持品牌興局、品牌強局,打造體現地勘特色的技術、項目、團隊品牌,是實現健康、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
今天是第六個中國品牌日,我們集中展示一批頗具影響力和認可度的團隊、項目與技術品牌,一起曬一曬。
團隊品牌
中化局化工礦山地質環境生態修復科技創新團隊
聚焦化工礦山生態環境問題,圍繞地質環境修復、土地復墾、固廢資源綜合利用三個方向,注重不同學科、領域的交叉融合,統籌推進礦區地質環境監測與污染防控、水土保持、固廢高效綜合利用等領域共性關鍵技術研究,首次建立了磷礦和硫鐵礦集中開采區的礦山地質環境評價體系,示范引領了全國化工礦山地質環境調查研究與評價;摸清了全國尺度硫鐵礦山酸性水污染特征,建立了典型硫鐵礦山水環境污染模式,填補了不同類型礦山水環境硫氧同位素特征系統研究的空白。
廣東局地下工程勘測設計施工科技創新團隊
以巖土工程勘察、設計、施工建設為中心,以探索地下工程前沿需求為目標,形成了穩定的專業學術梯隊,首次全面系統地提出“大面積填筑地基水文地質勘察的方法和評價體系”,引進國際先進的多感應器地下水滲漏檢測技術運用于超深基坑工程,利用地球物理管波測試技術分析巖溶工程地質問題,實現了巖土工程勘測、設計、施工技術新跨越。研究成果運用于災害、病害防治工程,有效減小和降低災害規模、數量和風險,得到同行、建設單位的廣泛認可和推廣。
水文局中深層地熱能開發利用科技創新團隊
優化能源結構,利用地熱清潔能源打贏藍天保衛戰,首次成功鉆探我國第一眼大口徑長距離換熱U型對接井,在我國中深層地熱能“取熱不取水”開發利用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在不擾動地下熱水系統實現保護性開采、提高地熱供暖換熱量方面取得系列科研成果,達到國內及國際先進水平。成果引領我國北方地區地熱供暖方式的變革,可在全國范圍內廣泛推廣應用。
航測局自然資源智能感知科技創新團隊
通過持續自主創新和研發,形成高水平科技成果,提升總局在我國地理信息行業的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團隊研究成果“航空攝影質量自動檢查系統”獲得中國地理信息科技進步二等獎、中國質量技術優秀獎、中國測繪地理信息創新產品等多項榮譽,“空天多源遙感影像質量自動檢查系統”獲得2020年中國測繪學會測繪科學技術一等獎。獲準發明專利2 項,獲準外觀專利4 項,申請發明專利3 項。
地質集團礦山搶險救援及安全生產保障科技創新團隊
以制約礦山安全生產的水害、瓦斯等災害防治和搶險救援技術難題為出發點,構建了礦山全生命周期安全生產保障技術體系,華北型煤層底板注漿加固技術研究、煤礦水害隱蔽致災隱患高效探查與治理技術等推廣應用于20余個礦山;鉆孔救援技術體系成功應用于30余次搶險救援任務,成功營救被困人員191人,挽回事故企業和國家上百億元經濟損失。2021年承擔國家重點研發技術課題4項,形成標準1項,申請發明專利3項,實用新型專利2項,發表論文5篇,其中SCI3篇,獲得省部級以上獎勵3人次。
二勘局綠色勘查裝備研究科技創新團隊
針對我國環境調查鉆機的需求,攻克聲波振動技術、同步技術、隔振技術、振動頻率監控技術等在動力頭研制中的關鍵核心技術難題,研發成功了我國首臺套50米聲頻環保鉆機,共計獲得專利22項,項目成果填補國內空白,整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成果在生態環境地質調查、巖土工程勘察等領域得到推廣應用,促進了我國覆蓋層環保取樣鉆探技術的進步。
物探院深地空間高精度地震勘探科技創新團隊
以“深地空間高精度地震勘探技術及裝備”研發為核心目標,對煤礦智能開采地質保障、地震采集裝備建設、智能物探、大數據及互聯網技術等重點領域開展自主創新研究,形成一批核心技術,以科技創新提升產業鏈價值創造能力,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團隊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獎勵8項,擁有有效專利36件,在技術水平、裝備能力和人才隊伍等方面均處于同行業領先水平。
勘研總院煤系礦產地質科技創新團隊
成立十余年來,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多項國家級科研項目,實現了《煤系戰略性金屬礦產靶區優選與綜合勘查示范工程》《CO2地質封存潛力與能源資源協同理論方法體系及其應用基礎》等多項國家級科研項目的立項突破。2021年團隊出版學術專著3部,公開發表論文17篇,其中SCI論文1篇, EI論文2篇;獲得專利授權17項,其中發明專利13項,實用新型專利4項;煤炭行業標準立項3項;獲得省部級獎項2項。
勘研總院采動空間技術科技創新團隊
形成了以“采動空間注漿技術”為核心的新型一體化綠色開采技術體系,廣泛應用于“減沉、處廢、控水、增載”四個領域。牽頭完成的“面向綠色礦山的注漿關鍵技術創新與應用”研究成果通過了中國地質學會組織的專家鑒定,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實施的“門克慶煤礦采動對自備鐵路影響治理”項目,建成了國內首套以煤矸石、化工渣等大塊度、大粒徑固廢為原材料的離層注漿生產系統。團隊獲省部級科技獎4項,2021年度共獲得授權專利23項,其中發明專利8項,實用新型專利15項。
江蘇院關閉/廢棄礦山資源綜合利用科技創新團隊
圍繞關閉/廢棄礦山資源再利用和生態環境修復開展研究工作,以KEP(Keep Plastic Elastic)地質聚合物注漿材料技術為核心,完成的“底板注漿改造防治水用矸石基KEP注漿材料研制與應用”項目成果在煤礦防治水新材料研發方面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頁巖氣生排滯過程系列碳同位素組成變化機理”實現了國家級科研項目“零”突破。團隊發表論文10篇,其中SCI 3篇;申請專利12項,其中實用新型專利4項,發明專利7項,軟件著作1項;完成成果轉化6項。
中煤地質集團志愿服務隊
大力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志愿精神,加強與北京市石景山區有關部門的溝通,開展形式多樣、主題豐富的志愿服務活動。志愿服務隊前往社區、企業、學校等單位,開展文明出行、垃圾分類、病毒消殺、疫苗宣傳等志愿服務活動,助力石景山區文明城區創建。圓滿完成石景山區慶祝建黨百年城市志愿服務,參與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志愿服務,承擔起冰雪文化推廣任務?!爸驹阜铡币殉蔀榈刭|集團精神文明創建和職工精神風貌的對外展示窗口。2021年,志愿服務隊獲評“首都最佳志愿服務組織”稱號。
中煤建工志愿服務隊
2015年成立以來,先后有200多名職工積極參與志愿服務活動,在幫困扶弱、社區建設、文明城市、環境保護、垃圾分類、文明上網、助力冬奧、疫情防護等活動中,勇當良好社會風尚的倡導者、精神文明建設的踐行者、創建文明城市的生力軍,用實際行動詮釋志愿精神,“志愿紅”成為中煤建工的鮮明底色。富有成效的志愿服務活動獲得了社會各界的充分認可,并被授予“首都學雷鋒志愿服務崗”稱號。
項目品牌
魚洞河流域污染綜合治理項目
在貴州凱里,水文局實施的魚洞河流域污染綜合治理工程打破傳統治理模式,科學提出“源頭控制+關鍵通道封堵”的治理思路和“隔、堵、截、排”主要技術手段,破解國內難題,在南方喀斯特地區創新性地探索出煤礦酸性礦井水致使流域污染的系統綜合治理思路。治理成效通過“礦山水環境學術研討暨國際礦山水協會(IMWA)2021年高端論壇”進行發布,取得了行業各級專家的高度認可,擴大了水文局在煤礦酸性水污染流域治理的品牌影響力。
山東南稀5000噸稀土金屬及合金項目
系山東省優選項目、濟寧市重點項目。江蘇局南稀金石公司集工業化、信息化、智能化于一體,主要產品囊括高純度金屬釹、鐠釹金屬、鏑鐵合金及金屬鋱等,服務國家新能源戰略,廣泛應用于電氣、電聲、核磁共振及航天航空領域。稀土金屬及合金生產年產能超過5000噸,位居稀土金屬行業前三。公司獲得國家專利授權65項,參與起草的多項國家及行業標準榮獲全國稀土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技術標準類一等獎。
地下鹽穴儲氣儲能庫深井建設項目
江蘇局三隊20余年致力于鹽穴儲氣儲能領域技術突破與工藝革新,通過開展老井井筒處理、大口徑定向等一系列鉆井工藝配套技術研究,在國內鹽穴儲氣儲能領域實現“三個首次”:首次實現廢棄鹽穴老腔再利用,節約建庫成本、縮短建庫周期;首創“S”型叢式儲氣井,實現鹽穴儲氣庫地上裝備集成化、地下腔體建設規?;皇状问┕ね瓿蓢鴥塞}穴壓縮空氣儲能井,助力我國電力存儲模式實現新突破。截至目前,三隊累計施工完成大口徑儲氣井20余口,大口徑儲能井2口,在國內鹽穴儲氣儲能建設領域樹立樣板和典范,對打造華東地區大型儲氣、儲能基地具有示范意義。
井岡山神山村生活污水治理項目
神山村位于井岡山市茅坪鎮黃洋界腳下,湖北局結合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與美麗鄉村、生態家園建設及農村管理水平,進行統籌設計和項目布局,對癥下藥當地污水治理中散排嚴重、偏遠散雜、視覺差等問題。處理后的水直接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中的一級A標準,有效緩解該村衛生環境和54戶231名村民的身體健康。現今,神山村一副“綠樹村邊合,清水繞家園”的美麗景象。
蔚縣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項目
由一勘局承攬實施,項目秉承“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理念,以農業現代化產業化發展為目標,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將土地整治+現代農業、生態修復、鄉村振興、民生實事等項目全面延伸,并初具規模,新增耕地面積22000畝,植樹638萬株,修建田間水泥道路35公里、砂石路10公里、田間道農橋30座……以實際行動為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作出應有貢獻。
非常規油氣項目
浙江局非常規油氣項目部不斷夯實產建學研一體化協同創新平臺,完成山西保德區塊第一口鉆穿黃河、橫跨秦晉大地的水平段超1100米煤層氣水平井,完成了貴州財政全額出資實施的第一口煤系氣水平井,刷新了貴州省煤層氣水平井完鉆井深最深、水平段最長、埋深最大、目的層鉆遇率最高四項紀錄,為實現“氣化中國”宏偉藍圖作出重要貢獻,在煤層氣大位移水平井鉆井與工藝技術研究中居于國內前沿。
技術品牌
鄂西海相沉積型磷礦深部資源勘查評價技術
中化局湖北院建院48年來,扎根鄂西山區,運用古構造控制成礦理論,總結出了宜昌、保康、興山磷礦的成礦規律和分布特征;持續開展深部鉆探工藝和技術方法創新,發明了木制鉆孔架橋(止水)裝置,研發了抑制炭質泥巖縮徑鉆探工藝和反承壓水法固壁護孔等工藝。累計探明磷礦資源儲量46億噸,找礦成果3 次入選中國地質學會“十大地質找礦成果”。其找礦成果奠定了湖北第一磷礦大省地位,支撐湖北建立全產業鏈磷化工產業基地。
鉀鹽礦找礦勘查關鍵技術體系
中化局自1952年建局起積極致力于鉀鹽礦核心找礦勘查技術體系打造,主持起草鉀鹽礦行業勘查規范,系統開展中國鉀鹽礦成礦規律和預測評價技術研究,提出的“油鉀兼探”深部找鉀工作思路和方法在行業內推廣示范并取得良好找礦效果,提出的海相鉀鹽溶濾鹵水找鉀指標體系為我國海相鉀鹽礦床及海相鹵水鉀礦床的找礦提供重要參考,非開挖水平定向鉆進技術與豎直采鹵井結合大幅提升鹽湖深部難采儲鹵層的鹵水開采效率。一系列核心專利技術處于技術市場前端,推動形成鉀鹽找礦技術不可替代的品牌價值,為保障國家鉀鹽礦產資源和糧食安全貢獻重要力量。
地災全方位監測預警技術
航測局充分發揮專業技術優勢,依托時空大數據中心,綜合利用天、空、地多平臺和多種技術手段,加強對地災風險區的精細化識別,實現地災防治的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從地質災害早期識別、調查評估、監測預警、智能化信息系統建設等方面給出地災全方位防治的“煤航樣板”,形成地災防治完整產業鏈。在陜西、西藏、重慶等省份開展的地災防治監測預警業務中取得顯著成效。
礦井水“五位一體”防治技術
勘研總院自主研發,通過理論分析、模擬預測等方法研究礦井涌水機理,通過礦井涌(突)水危險性分區評價研究,圈定水害防控重點區域,建立起礦井水控制治理模式。該技術已在中煤能源、華能集團、信發集團、潞安集團、焦煤集團等企業所屬礦區開展應用,并取得良好效果。
中煤檢測技術
60多年的化驗測試歷史,檢測能力涵蓋煤炭、巖土、水、煤層氣、頁巖氣、金屬/非金屬礦產、環境、建筑材料等17大類、114個產品、近3000余個參數,是總局唯一的綜合檢測中心,檢測能力國內行業領先。江蘇研究院以煤巖鑒定項目為切入點,圍繞國家“雙碳”戰略,發揮傳統檢測在能源革命和基礎研究方面的作用,為能源礦產提供綜合檢測,為煤炭清潔高附加值利用提供個性化技術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