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CENTER
發布時間:2020-11-27 20:30:30瀏覽:900
中國煤炭地質總局作為施工主體的青海省天峻縣木里礦區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煤江南建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廣東煤炭地質局)作為牽頭單位,聯合江蘇煤炭地質局和中化地質礦山總局共同承擔的3號井、4號井采坑、渣山一體化治理工程項目激戰正酣。在高寒少氧的木里高原,施工現場車水馬龍、熱火朝天,辦公室燈火通明、緊張有序,中煤江南人組建的“高原雄鷹突擊隊”,“缺氧不缺精神、艱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只為讓木里礦區早日恢復青草映藍天。
木里礦區高寒少氧,平均海拔超過4200米,夜間最低溫度―20℃左右,風起時,飛沙走石,漫天塵土;雪下時,萬物俱寂,寒風瑟瑟。剛到木里項目時,由于高原反應,大家普遍都食欲不振,晚上難以入睡,但是第二天還是以飽滿的熱情,不知疲倦地投入工作。面對工作區惡劣的自然條件,中煤江南人依然平均每天工作超過16小時,白天在現場協調指導施工,晚上在室內整理資料、研討技術方案,不知不覺間就到了凌晨。一段時間下來,平均每人都瘦了七八斤。他們是高原上的雄鷹,在木里礦區演繹著動人的故事。
劉金森,集團公司(局)副總經理(副局長),總局木里指揮部施工管理及后勤保障組副組長,木里第二項目部指揮長。聯合項目部組建伊始,他主持確立項目管理組織構架,結合聯合單位現場負責人的意見,精準確定項目部每個人的工作崗位和職責分工,最大限度發揮所有人員的專業特長。在他的領導下,第二項目部的管理、技術人員精誠團結、目標一致、齊心協力,為項目目標的順利實現奠定了堅實的組織保障。作為“高原雄鷹突擊隊”的領頭鷹,他全盤精準地把控著項目的每一步發展,戰斗沖鋒在最前線。在項目施工現場,他時而在渣山取土點布局指導科學劃分工作面,以保證千余臺工程設備同時作業而不窩工;他時而登上高山之巔,放眼全局,結合地形地貌,科學規劃部署行車路線,以保障工程車輛運行暢通、川流不息;他時而現身倒土工作平臺,巡查工作面推進情況,及時指導優化工作部署,保證各個工作面安全有序;他時而巡視削坡整形邊邦,對照設計圖紙和技術要求,督促現場技術人員和施工人員按圖施工,確保質量優良、形態優美;他時常帶領相關管理、技術人員對施工作業區進行早巡查和晚巡查,及時發現和解決施工現場出現的各種問題,將安全生產和質量優良部署到每一個細節。風中雪中沙塵中,他的身影猶如一面流動的紅旗,每到一處,都給大家帶來鼓勵、帶來信心、帶來堅定。
謝色新,廣東局勘查院院長,木里指揮部技術質量組副組長,木里第二項目部常務副指揮長。項目初期,他身先士卒帶隊赴木里礦區調研考察項目施工條件,洽談機械租賃和勞務工作施工班組。在3號井、4號井施工范圍內,不論是4號井南渣山取土點,還是任何一條運輸道路,抑或是每一個卸土平臺、每一處有待削坡整形的邊坡,他都用雙腳實地踏勘、用智慧部署。在他的規劃、部署和指導實施下,車輛運輸大環線、小環線、環島線以及輕車、重車分離運行的布局一一變為現實,保證了1000余輛工程車輛暢通運行,保障了項目的總體進度。在他精心指導下建立的項目風控體系程序文件,得到了項目指揮部的充分肯定并獲得推廣。在第二項目部的年輕一輩面前,謝色新不僅是技術上的導師,更是生活中的朋友。不論是在施工現場的規劃部署,還是在辦公室、會議室的運籌帷幄,或者是在集體食堂的談笑風生,謝色新時刻都是激情四射、豪情滿懷。在他的感染和帶動下,項目部的同志們都干勁十足、信心滿滿。56歲的他頂著高血壓,以過硬的專業技術、極強的責任心,帶領團隊攻堅克難,一直堅守在海拔4200米的施工現場,將一名30年技術老將的“三光榮”“四特別”精神展現得淋漓盡致。
楊慶祝,廣東局勘查院綜合辦公室主任,木里第二項目部項目經理。他有軍人經歷,雷厲風行是他最顯著的特征,一聲令下,利劍出鞘,8月28日即奔赴高寒缺氧、環境惡劣的木里項目。任務繁重,工期緊迫,無論是項目前期方案設計還是后續項目具體實施,他都夜以繼日全程參與,爭分奪秒搶工期,事無巨細,都統籌安排、精心部署得妥妥當當。作為項目經理,他在項目指揮部的領導下,全面負責項目具體實施。不管是合同談判,還是施工現場的組織協調,或者是技術方案的優化調整,他的身影從來不曾缺席。每天晚上的工作例會,他帶領項目管理團隊,總結當天工作完成情況,協調解決存在問題,謀劃部署第二天工作安排。將每一個細節部署落實,將每一個風險防患于未然,確保項目安全高效推進。此前從未到過高原的他,已在木里項目一線堅守了將近80天,兢兢業業、滿腔熱情地投入到生態環境治理工作中,踐行著一名老黨員責任與擔當。
李飛,廣東局勘查院安全生產科科長,木里第二項目部代項目經理,施工管理組組長,渣山取土場負責人。為了打好木里項目“閃電攻堅戰”,他作為項目先遣隊員于9月26日抵達木里礦區,負責項目日常施工管理和生產調度工作。從7年前的區域地質礦產調查項目到如今的生態環境治理項目,再次來到海拔4200米的木里,是一種情懷也是一種責任與擔當。連續50多個晝夜的高強度工作,使他的體重減輕了19斤,但這沒有磨滅他的工作熱情,他以“只爭朝夕,不負韶華”的實干精神把項目的每個施工環節、時間節點、分項工程等抓得更細、更實、更全面。
是擔當,是責任,更是使命,讓他們從珠江之濱來到祁連山麓,奮戰在木里第一線;是挑戰,是歷練,更是見證,讓他們不畏艱險,克服高寒缺氧,只為木里的綠水青山。
寧康超,從項目啟動開始就奮戰在一線,全程參與項目現場踏勘、投標、施工圖設計及“三邊”工作,日以繼夜地調整核對圖紙,積極主動配合施工現場工作。饒曉,第一時間熟悉項目設計文件和施工方案,現場實地踏勘調研項目進展情況,并結合施工實況,帶領技術質量組成員及時優化設計方案,調整施工部署,真正做到設計指導施工、施工優化設計。祁斌,剛從榆林致密砂巖氣項目調休回來便主動報名踏上木里攻堅的征程,而此時他的女兒還未滿月。張光偉,主動申請從榆林致密砂巖氣項目馳援木里項目,快速熟悉工作融入項目團隊,參與制定了項目安全環保規定并付諸實施,為項目的安全環保工作保駕護航。黃偉,與新婚妻子商量后,毅然取消了蜜月計劃,主動加入到高原雄鷹團隊中。吳鵬,主動申請負責生活區和門崗的安全管理,早八晚十,三點一線,每天回到項目部都是灰頭土臉的,常被同事調侃為“土撥鼠”。藺福強,負責現場2個施工隊的協調管理,每天從早到晚,堅守施工現場,強烈的紫外線讓他的臉上呈現出“高原紅”,像極了當地的藏族同胞。
寧康超、饒曉、祁斌
張光偉、黃偉、吳鵬、藺福強
是覺悟,是奉獻,也是擔當,讓他們克服諸多困難,自愿接受高原的錘煉;是信念,是理想,也是使命,身為中煤江南人,為木里礦區生態整治貢獻力量,義不容辭。
林志源,雖年逾五旬,在野外測繪現場依然步伐穩健,帶領測量隊員跑遍工區每一個角落,日行兩萬余步。袁志強,承擔4號井回填區、水坑邊坡土方和南渣山的測繪工作,白天在高寒缺氧環境下“飛檐走壁”,晚上加班加點整理測繪成果數據。張亞寧,爬山踏雪進行野外測繪,直面身體機能的挑戰、思想意志的考驗,為項目部署和決策提供精準測量數據支持。李立雄,第一批進駐項目,一直堅守崗位,不但將后勤保障工作做得井井有條,而且主動參加野外一線項目管理。劉自榮,剛剛畢業參加工作,第一反應就是一定要參與這個項目,因為他的家鄉張掖位于祁連山北麓,與木里地區一山之隔,木里的生態修復與他的家鄉息息相關,他非常珍惜這個難得的機會。楊立,入職第一天便毫不猶豫地背起行囊趕赴木里礦區,絲毫沒有被高原反應嚇退,毅然承擔起施工資料整理與刷坡管理等工作。張相金,入職第二個月便奔赴木里,雖是第一次接觸礦山生態綜合整治工作,但是他勤奮好學、積極鉆研,已能較好完成工作。
林志源、袁志強、張亞寧
李立雄、劉自榮、楊立、張相金
酷冷極寒,豈可阻我破土而出,將冰雪踩在腳下;雖崖險壁峭,亦要美麗綻放,盡展芳華。截至11月22日,3號井、4號井已完成土石方總量近1000萬立方米,削坡整形近100萬平方米,3號井土方回填和邊坡整治工作已經完成,4號井工作接近尾聲,生態環境綜合整治效果初顯。
木里高原雄鷹展翅,中煤江南彰顯力量。中煤江南人團結一心、眾志成城、無私奉獻、篤定前行,必將還木里礦區藍天白云、綠水青山。(綜合:宣傳部,供稿:祁斌、張靜、李冬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