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中國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和能源轉型國際研討會(簡稱“煤控國際研討會”)在京召開。
會議重點評估了“十三五”中期煤控工作進展,展望“十三五”煤控目標的實現路徑,商討如何進一步減少煤耗,促進能源轉型。中國工程院院士杜祥琬、王金南、彭蘇萍、武強,澳大利亞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劉科等分別從能源結構轉型、應對氣候變化、環境治理、節能減排、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和清潔能源發展等方面對煤控“十三五"的進展與目標進行了解讀。來自英國、韓國、印尼政府和國際研究機構的代表介紹了各自國家以及國際上的控煤經驗,并就這些經驗對中國的借鑒意義展開討論。
會議分享了“煤控研究項目”總課題組編寫的《“十三五”煤控中期評估與后期展望研究報告》(初稿)。報告顯示,2017年全國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費總量比重下降到60.4%,2018年上半年同比下降1.3個百分點,預計到2020年將超額完成煤炭消費占比下降到58%以下的目標。2017年碳排放強度在2016年下降6.6%的基礎上進一步下降5.1%,有望超額完成2020年碳強度下降18%的目標。
報告指出,2017年全國煤炭消費比2013年減少了0.98億噸標煤(約3.7億噸實物量),降幅達到3.5%,但比2016年增長了0.4%,是2014至2016年連續三年下降后出現的首次反彈。2018年全國煤炭消費量反彈更多,前9個月中國煤炭消費量約28.75億噸,同比增長3%。增長主要來自電力、鋼鐵、建材、化工等行業,居民用煤明顯下降。煤控研究項目課題組估算,2018年全年煤炭消費量將比上年增長約4000萬噸,增長1.2%以上。
報告認為,“十三五”后期,進一步推動煤炭消費減量替代面臨諸多挑戰,包括電力消費增速高;現代煤化工一些產品產能投資過度,加劇煤炭消費增長壓力;耗煤部門去產能與減煤耗效果不明顯;對電力產能過剩的風險重視不足;散煤替代的一些措施中,政府投入高、經濟性差等。
報告指出,整體來看,我國煤炭需求沒有大幅增長的空間。在清潔能源的加快替代和能效提升的壓力下,預計煤炭消費將在“十三五”后期進入下行通道。
會上還發布了《中國大氣污染防治回顧與展望報告2018》(執行報告)。報告顯示,2017年,“大氣十條"圓滿收官,空氣質量明顯提升,PM2.5的污染防治已成功邁出了第一步,但大氣污染形勢依然嚴峻。報告建議堅持強化“重點區域環境質量改善,非重點區域環境質量不惡化”的原則,將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從重點治理PM2.5轉向PM2.5和臭氧的協同治理,以及VOCs(揮發性有機化合物)與NOx(氮氧化物)的協同減排,同時增加汞和空氣氨氮等總量控制指標,強化重點區域、重點行業的VOCs減排。
本次會議由中國節能協會和煤控研究項目課題組共同主辦,英國兒童投資基金會(CIFF)、世界自然基金會(WWF)、能源基金會(EFC)和自然資源保護協會(NRDC)協辦,中國能源網、北京國際能源專家俱樂部支持,來自中央和地方政府、國內外研究機構、企業、環保組織的三百多位代表參加會議。
上一篇:回顧南方礦業的前身——三十六灣礦區艱難復綠之路
下一篇:
全國地勘行業如何發展?所有地質隊都要走這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