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CENTER
發布時間:2017-11-14 22:45:30瀏覽:666
在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指引下,哪里有綠水青山,哪里就是科學發展的高地。
“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建設美麗中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內容?!绷暯娇倳浿赋?,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文明是實現經濟發達、政治民主、文化先進、社會和諧的前提,必須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到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全過程,才能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基礎。
近五年來,中國抓住機遇、主動作為,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生態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已經形成,能源資源消耗強度大幅下降,國土空間開發得到整體謀劃,生態環境治理明顯加強。在推動改革全球經濟治理體系中發揮了關鍵性作用。
另一方面,開展生態文明建設、積極在國際環境保護領域承擔責任,不僅順應了世界潮流,展示了我國負責任大國形象,更有助于我國在未來國際對話中獲得話語權和主動權。
“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br>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建設生態文明,也是中國礦業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更是推動我國礦業實現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的關鍵之路。
煤、石油、天然氣、黑色金屬、有色金屬、“三稀”金屬、非金屬……中國擁有世界上最為多樣的礦產資源。在長期大量為國民經濟發展提供基礎能源資源的同時,復雜多樣的礦床類型、共伴生礦,分散在各地的小型礦山,也增加了礦產資源管理利用的難度,疊加了生態環境風險。
“我們在快速發展中也積累了大量生態環境問題,成為明顯的短板,成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這樣的狀況,必須下大氣力扭轉?!秉h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總結人類文明發展規律、自然規律和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先后提出“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用嚴格的法律制度保護生態環境”,確立了“綠色發展”的新理念。
從“盼溫飽”到“盼環?!保瑥摹扒笊妗钡健扒笊鷳B”,生態環境問題日益成為人民群眾最關心的民生問題。開發利用礦產資源,必須清醒認識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以對人民群眾和子孫后代高度負責的態度,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
“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推進綠色發展,推進能源生產革命,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十九大報告提出,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必須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還自然以寧靜、和諧、美麗。
讓老百姓望得見青山綠水,記得住鄉愁,礦業人何嘗不如斯期盼!
為世界能源環保貢獻中國智慧,礦業從不缺位。事實上,中國是最先關注解決生態文明與礦業開發之間的關系并付諸實施的國家。當前推進我國礦業綠色發展,更需要一批可復制、能推廣的新模式、新機制、新制度。
近年來,在國土資源部的積極倡導下,發展綠色礦業、建設綠色礦山已成為轉變礦業發展方式、提升礦業整體形象、促進礦業健康持續發展的重要平臺和抓手:2011年,發展綠色礦業被上升到國家發展戰略高度,納入“十二五”規劃。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后,我國的綠色礦山建設更是進入了一個跨越式發展階段。5年來,我國礦產資源開發與自然保護區建設實現統籌,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成效顯著,資源開發綠色發展模式深入推進,“綠色勘查”、“綠色礦業”理念逐步形成。
廢棄礦山上矗立起一座座礦山公園。抬望眼,中國礦業已悄然改變了顏色:《從賣礦到賣風景》、《依托煤,延伸煤,超越煤》、《先治理后開采,邊復墾邊開采》、《水好不好,魚知道》……從重產量到重質量,從粗放低效到精細分選、梯級利用,這些令社會耳目一新的報道,鮮活地記錄著中國礦業發展方式轉變的歷史進程。
礦業開發不是攫取與破壞,而是更好地服務國家發展、人民幸福,惠及當地百姓。平果鋁模式、徐州模式、神華模式、山西實踐、山東經驗,一首首礦地和諧之聲飄揚大江南北;青海鹽湖開發、“多彩模式”、西藏甲瑪項目,生態脆弱區展開一幅幅礦業協調發展畫卷。
推進綠色發展,少不了制度保障。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加快建立綠色生產和消費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導向,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具有重要指導意義的《全國礦產資源規劃(2016年~2020年)》提出了近期我國礦業發展的目標:到2020年,基本形成節約高效、環境友好、礦地和諧的綠色礦業發展模式……顯著提升礦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塑造資源安全與礦業發展新格局。
任務體現在這些具體措施上:推動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相協調,強化資源節約集約循環利用。開發利用布局進一步優化,礦山規模化集約化程度明顯提高,大中型礦山比例超過12%。節約與綜合利用水平顯著提高,主要礦產資源產出率提高15%。礦產資源開發的環境影響得到有效控制,開發區域生態環境不退化、環境質量不下降。礦山地質環境得到有效保護和及時治理,完成50萬公頃歷史遺留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任務。
在《全國礦產資源規劃(2016年~2020年)》于2016年11月經國務院批復同意的一年后,全國31個省級礦產資源總體規劃全部獲批復。這其中,大力推進傳統主要能源資源清潔開發利用、發展清潔能源資源,強化礦產資源保護和利用,大力發展綠色礦業成為各省礦業發展的主旋律。
控制京津冀礦產資源開發強度,推動長江經濟帶上中下游資源開發互動合作,引導“一帶一路”國內沿線優勢資源有序開發,加快中東部、東北地區礦業轉型升級,推進西部地區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這些都將成為未來礦業經濟的增長點。
有人說礦業是古老的行業,但她更是一個永遠年輕的行業。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必須開展綠色礦山建設,全面推進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
綠色礦山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多個利益主體。在新形勢、新要求下,綠色礦山建設工作要進一步厘清政府、市場和社會邊界,著力構建政府引導、企業主體,標準領跑、政策扶持,創新機制、強化監管,落實責任、激發活力的綠色礦山建設新機制。按照《關于加快建設綠色礦山的實施意見》要求,落實政府的引導推動和監管服務責任,落實礦山企業的主體責任,充分發揮中國礦業聯合會等行業協會、專家智庫的促進作用,創新遴選機制。同時,還要因地制宜制定綠色礦山建設考核辦法。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明確指出“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加快建立綠色生產和消費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導向,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并把“發展綠色金融”作為推進綠色發展的路徑之一。我們要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深入貫徹落實,從用地、用礦、財政、金融四個方面,依法優先支持綠色礦山和綠色礦業發展示范區建設。打通礦業全產業鏈,從體制、機制上鼓勵激勵更多的礦業企業與投資機構、銀行、科研單位形成合力,共同研究能源資源清潔高效循環利用等,采選冶技術改造等,形成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
同時,要建立健全資源生態環境管理制度,加快建立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強化制度約束作用。實施礦山開發全過程的環境管理。注重區域資源特色和產業協同發展,著力推進技術體系、產業模式、管理方式和政策機制創新,打造形成布局合理、集約高效、生態優良、礦地和諧、區域經濟良性發展的綠色礦業發展樣板區。
到2035年建成美麗中國,這是中國向國人和世界立下的目標,但這絕不是生態文明建設的終點。我們應牢固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為保護生態環境做出我們這代礦業人的努力,為中國礦業鋪上最生動的底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