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CENTER
發布時間:2017-09-29 15:25:18瀏覽:639
9月24日,2017中國國際礦業大會分論壇——中國地質調查新進展論壇舉行。作為中國地質調查局在本次礦業大會上主辦的四場論壇之一,四位局系統專家介紹了局地質資料信息發布、基礎地質調查、礦產資源地質調查、水工環地質調查最新進展,系統地介紹中國地質調查工作在2017年取得的最新成果以及2018年地質調查工作部署。
量質齊增
地質資料發布注重產品體驗
中國地質調查局把提升地質信息資料服務水平放在突出位置,并開展了多種形式的服務。目前,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資料社會服務機構,包括全國地質資料館、中國地質圖書館和國土資源實物地質資料中心,已面向社會提供公益服務。
先來看一組數據:至2017年9月,全國地質資料館館藏成果地質資料達14.3萬種,原始地質資料5612種,數據量達181TB。館藏成果地質資料總計50.22萬檔(1506萬件);原始地質資料共計147.45萬件(含基礎調查和礦產勘查原始地質資料77.6萬件,油氣海洋原始地質資料69.85萬 件);館藏實物地質資料共計巖心約103萬米,標本約11萬塊,光薄片約14萬件,樣品約144萬袋。
中國地質調查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王昆在中國地質調查新進展論壇發言
2017年,中國地質調查局新發布1∶5萬區域地質圖近1000幅,目前累計達總量約2600幅。新發布1∶25萬青島幅海洋區域地質調查、近海海砂及相關資源潛力調查、 1∶25萬航磁系列圖件等50幅成果圖件,調查數據集74個。新增發布20萬個全國地質重要鉆孔數據,累計達到80萬個鉆孔數據。
這些信息可以實現網絡檢索下載。通過實現大比例尺地質圖的網絡公開服務,促進了地質信息資源共享和高效利用,提高了地質調查成果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在數據發布的同時,中國地質調查局也更加注重一體化服務。在重要地質鉆孔數據方面,創新2017實現了鉆孔信息一體化服務,包括鉆孔基本信息、項目信息、服務信息。提供了鉆孔數據多種檢索,包括GIS空間檢索、地圖檢索、目錄檢索、關鍵字檢索、高級檢索。在線提供鉆孔柱狀圖和樣品測試分析數據表的瀏覽查看??蒲腥藛T可以詳細了解鉆孔的時代、層位、含礦帶、分層、巖性描述、測試分析數據等詳細信息。實現了全國各類地質鉆孔資料的數字化管理;提供地質鉆孔數據網上服務,實現了地質鉆孔信息共享和成果共享,提高了地質鉆孔資料利用效率;為我國地質找礦、工程建設、地質災害防治、環境保護等提供了重要數據支撐。
創新引領
提升解決基礎地質科學問題能力
2016年,中國地質調查局完成1∶5萬區調20萬平方千米 ,全國累計完成 346萬平方千米,占陸域國土面積的36%;完成高精度航空物探測量43.2萬測線千米,首次獲取羌塘盆地 和松遼盆地外圍高精度資料,為油氣勘查提供了重要基礎地質信息;2016年快速提供國產衛星數據產品7209萬平方千米和無人機影像產品 5000平方千米,地質調查國產衛星數據替代率提升至80%以上,有力支撐國土資源中心工作。
解決制約資源環境的關鍵基礎地質問題,確定了筆石帶的含氣性規律,精細劃分優質頁巖發育有利相帶,提出前陸隆起區不斷向北遷移,控制了頁巖氣勘探的有利相帶向北遷移的新認識,指導宜昌實現頁巖氣突破;提出塔里木盆地前寒武紀基底發育“裂-坳沉積體系”,為深層烴源巖的勘查評價指明重要研究方向;精細刻畫鄂爾多斯和松遼盆地沉積相與賦礦砂體時空分布規律,為北方砂巖型鈾礦找礦預測提供了精準依據。
在地球科學理論創新方面,通過全國地質志總結,初步提出了造山帶“洋板塊地質學” 學術思想, 為認識中國大陸構造演化提供了新理論基礎,促進了板塊構造理論發展。識別出新太古代與大洋俯沖有關的巖石組合,提出中國大陸板塊構造啟動于新太古代的新認識;發現和確定華北三條巨型高壓麻粒巖相變質帶,厘定22-21億年的弧后盆地,提出在19-18.5億年華北克拉通拼合成統一地塊,與哥倫比亞超大陸聚合有關;總結巖漿巖時空演變規律和地殼深部物質組成特征,編制了中亞造山帶和全國侵入巖圖,建立了中國大陸古生代、早中生代和晚中生代陸塊聚散基本框架;初步提出江南造山帶、武夷造山帶分別為新元古代、早古生代增生造山帶,欽杭結合帶是揚子-華夏兩大塊體在加里東期碰撞拼貼的新認識,重建華南地區大地構造格架;從超大陸聚散和洋陸轉化視角,總結中國大地構造時空結構,劃分出大陸演化3大階段和10個構造期,動態重現全球框架下中國大陸構造演化史。
在技術方法創新方面,研制集成了空中國王350ER、ESSNA208B飛機及航空重磁綜合測量系統,小松鼠AS350直升機及航空重磁綜合測量系統,彩虹3無人機航空磁放綜合測量系統,初步形成油氣航空物探調查技術體系,實現了全地域業務保障能力。
在區域填圖創新方面,組織研編《1∶5萬區域地質調查規范》、《1∶5萬覆蓋區區域地質調查規范》并下發試行;組織研編地質遺跡調查規范行業標準,已正式發布;借鑒發達國家優秀做法,設計了新一代地質圖樣板圖幅,突出了針對用戶需求的巖性實體和多源綜合信息表達,更加注重知識產權的保護;開展特殊地質地貌區填圖試點,總結并編制深覆蓋區、淺覆蓋區、艱險區填圖方法,初步形成特殊區填圖技術標準體系等。
中國地質調查局基礎地質調查工作以1∶5萬、1∶25萬為數據源,采用“數據和專家知識”驅動技術,實現地質圖編制人機交互式智能化,促進國家區域地質圖件更新機制建立;采用大數據、云技術,開發了新一代智能填圖系統,初步實現云技術支持模式下的資料收集與服務、全領域野外數據采集、用戶定制化數據處理、信息挖掘與產品開發。
有的放矢
打好油氣地質調查科技攻堅戰
南方油氣頁巖氣科技攻堅戰、北方新區新層系油氣科技攻堅戰是中國地質調查局六大科技攻堅戰的重要內容。2017年中國地質調查局油氣地質調查以科技攻堅戰為核心,捷報頻傳。
2017年,中國地質調查局南方頁巖氣調查取得重大突破。在四川盆地外復雜構造區拓展9套新層系,開辟了6萬平方千米勘查新區。在長江上游,貴州遵義安頁1井獲得日產超10萬立方米穩定高產工業氣流, 引領四川盆地外復雜構造區頁巖氣勘查開發,貴州紫云黔紫頁1井在石炭系獲良好頁巖氣顯示,帶動滇黔桂地區上古生界頁巖氣調查。在長江中游,湖北宜昌鄂長江下游:安徽宣城港地1井獲二疊系海陸過渡相頁巖氣發現宜頁1井、鄂陽頁1井獲得高產頁巖氣流,初步建成頁巖氣資源基地。至此,頁巖氣調查實現了從長江上游向長江中、下游的戰略拓展。2017年8月18日,頁巖氣勘查區塊探礦權拍賣全國第一槌敲響,貴州產業 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12.9億元競得正安區塊頁巖氣勘查探礦權。未來3年內,達到“三年落實儲量、實現規模開發”目標。該區塊的成功拍賣,有力支撐了油氣體制改革,也為中國地質調查局下一步油氣地質調查工作注入了更大的動力。
北方油氣調查拓展了勘查新區新層系。拓展3套新層系,圈定20處油氣遠景區。西北侏羅系多口鉆井獲得油氣新發現,為戰略選區提供了參數井目標;厘定了塔里木盆地深層有利儲蓋組合區,總面積4.3萬平方千米;首次確認銀額盆地為石炭-二疊系大型含油氣盆地,開辟了12萬平方千米勘查新區,優選6個有利勘查區塊,4個區塊獲得工業油氣流。
除此之外,中國地質調查局在煤系氣、頁巖油等非常規油氣調查以及戰略新興礦產地質調查都取得了重要進展。貴州六盤水楊煤參1井產量 5011m3/d, 創下西南地區煤層氣直井單井日產量新高和穩產日產氣量新高。西藏山南地區發現超大型遠景規模鈹多金屬礦;新疆西昆侖大紅柳灘地區鋰礦取得重大找礦突破,有望新形成一處大型稀有金屬資源基地;新疆奇臺黃羊山一帶石墨礦資源調查評價成果,晶質石墨礦物總資源量5733萬噸,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巖漿巖型晶質石墨礦,打破了巖漿型石墨無大礦的傳統認識。
在大型資源基地綜合地質調查方面,中國地質調查局轉變傳統資源調查方式,由單一的資源調查向地質資源潛力、 技術經濟條件、環境影響“三位一體”綜合調查轉變。實施內蒙古赤峰有色金屬基地、新疆東天山中段有色金屬基地、青海祁漫塔格有色金屬礦集區、川西稀有金屬礦集區、四川攀西釩鈦鐵石墨礦資源基地、新疆和田地區火燒云-大紅柳灘鉛、鋅鋰資源基地、貴州畢節-六盤地區水能源資源基地地質調查試點項目,初步建立了綜合地質調查技術方法體系和環境影響評價指標,礦產地質調查取得一批新發現,圈定找礦遠景區11 個,找礦靶區10處 ,發現多處礦化點和礦化異常。
轉變理念
加大水工環地質調查成果應用轉化
“要改變地質調查成果鎖在柜子里的局面,真真切切將成果用起來?!爆F場專家的這句介紹,正是對中國地質調查局2017年水工環地質調查工作的準確總結。
總結完成《中國城市地質報告》,對我國19個城市群資源環境條件、337個地級以上城市發展的優勢地質資源和重大地質問題進行了分析,取得了資源環境條件、地質資源優勢、地質問題三個方面認識和宏觀判斷。形成了專業地質調查報告及圖件、城市三維地質模型、城市資源環境監測預警網絡、城市地質信息服務與決策支持系統等一系列應用性強的地質產品,將有力支撐服務國土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城市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以及城市建設。
在海岸地質調查方面,會同沿海11個?。▍^、市)國土資源主管部門組織編制了中國海岸帶資源環境圖集,為城市規劃、重大工程建設、環境保護和減災防災提供基礎依據。
建立了數據采集、數據檢查、數據管理“三位一體”水文地質技術標準體系。初步建立了基于物聯網、信息化和大數據技術的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創新提出了地質災害監測預警“GPP”模式,即“政府主導+專業支撐+群眾參與” 模式。編制形成《災害地質調查規范(1∶50000)》和《工程地質調查規范(1∶50000)》征求意見稿,示范性編制了相應標準圖幅圖件。核算2015年和2016年全國礦山土地損毀面積和2016年度各省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面積。指導編制全國及31個省土地損毀遙感解譯圖、《全國礦山地質環境調查監測報告(2016年)》。統一了礦山地質環境調查、監測技術要求。編制了33幅全國地質環境區劃圖系及其說明書,近期10幅將出版,有力推進了全國地質環境圖系編制。參與編制完成《全國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研究報告》,支撐部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牽頭全球巖溶國際大科學計劃,目前有來自美國、巴西等11個國家的科學家加入。
論壇上,中國地質調查局的專家還介紹了中國地質調查局的業務體系與十大計劃2018年的重點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