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CENTER
發布時間:2017-03-23 09:07:58瀏覽:670
日前就新疆如何推進新一輪“358”地質找礦計劃戰略實施專訪了新疆國土資源廳黨組書記任輝。
新疆總面積約166萬平方公里,約占全國的1/6,邊境線長5700多公里,約占全國的1/4,與周邊8個國家接壤,有16個通關口岸,區位優勢獨特。新疆是“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也是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重點地區,還是我國重要的能源資源戰略基地、向西開放的重要門戶和“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核心區。
說到新疆的礦產資源情況,任輝如數家珍:新疆不僅石油、天然氣、煤炭資源量儲量大,而且鐵、銅、鎳、金、稀有金屬、鹽類礦產、建材非金屬等礦產也蘊藏豐富。
關于如何加強協同配合,落實責任,全力推進新疆新一輪“358”計劃戰略,任輝從五個方面向記者闡述了自己的想法。
探索新一輪“358”計劃實施新模式
任輝介紹, 2008年開始實施“358”計劃戰略,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部區合作,密切配合”,圓滿完成了工作任務。據不完全統計,舉全國國土資源系統之力,大力度全面實施了3000余個項目,全國有20多個省市區259家地質地勘單位、400余家水工環災等工程施工單位,40余家科研院所、10多所專業大學和2萬余名地質地勘業務人員參加了“358”計劃戰略的實施,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2016年11月,中國地質調查局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在烏魯木齊市正式簽署了新一輪“358”計劃實施的合作協議,開啟了新一輪“358”計劃實施航程。
“要充分發揮中國地質調查局在國家基礎性、公益性、戰略性地質和礦產勘查領域的專業化、現代化優勢,充分利用新疆地大物博、能源資源豐富、國家向西開放‘橋頭堡’的特點,把新疆作為全國地質調查、找礦戰略突破行動、‘三深一土’、科技創新等工作的主戰場之一,進一步深化全面合作,探索‘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的‘358’計劃戰略實施新模式?!比屋x解釋說,要建立高效的組織體系,充分發揮西安地質調查中心和新疆國土資源廳系統的業務、服務、管理等方面的優勢,發揮好新一輪“358”計劃找礦工作辦公室、技術指導委員會和整裝勘查辦公室等機構優勢,加強領導,明確分工,落實責任,確?!?58”計劃順利實施。
任輝還提到,要充分發揮地質調查基礎性、先導性作用及基金引領與銜接功能,推動商業性礦產地質勘查市場快速發展;要充分發揮礦業權制度改革對礦產勘查的調控作用,加快解決市場壁壘、“圈而不探,探而不采”等問題,確保整裝勘查區、重點勘查區的勘查工作快速有效推進,進一步創新“企業獨自勘查、合作勘查、退讓勘查”等多種勘查模式;充分發揮“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的功能優勢,全力服務地質地勘“走出去”戰略實施。以實施新一輪“358”計劃為契機,依托上海合作組織地學合作研究中心,圍繞國家“一帶一路”和建設“中巴經濟走廊”戰略,設立聯通中亞五國、西北五省,互通四大國際礦業權交易平臺的新疆烏魯木齊國際礦業交易平臺,加強資源信息與交易平臺建設。按照“產權明晰、規則完善、調控有力、運作規范”的要求,形成資源、資產、資本“三位一體”的整裝推進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新機制,搭建起礦管部門與企業之間、礦企與礦企之間、礦企與資本市場之間的橋梁和國際礦業合作新平臺,推動西部地區與國內外礦業部門、大企業集團的溝通交流,實現礦產資源信息的互聯互通,加快形成現代國際礦業金融服務體系;充分發揮中國地質調查局在地球化學、深空對地觀測、深地探測等專業技術方面的優勢和新疆的區位特點,圍繞地質科學研究、地質災害形成機理與防治、礦業投資與產能合作等領域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周邊國家開展多邊、雙邊合作;及時發布地質礦產和地質災害信息,服務地質找礦和災害防治,引領國內地質地勘單位和礦業企業“走出去”開展地質礦產調查、“絲綢之路經濟帶”地學合作與交流及境外礦產資源風險勘查,使新疆成為國家面向中亞、西亞地區地學國際合作和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高地。
扎實做好“358”計劃成果推廣與應用
任輝表示,按照新一輪新疆“358”計劃要求,扎實做好已形成的成果和經驗的推廣與應用,建立更加科學、高效的合作平臺,探索建立現代化、信息化的項目組織運行體系,形成成果推廣與應用的實用機制和常態化體制。
對此,任輝表示,將重點加強四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進一步大力度推進能源資源調查與勘查。圍繞國家能源資源戰略部署,加快石油、天然氣基礎地質調查、評價和勘查工作,積極開展頁巖氣、地熱、油砂、油頁巖、干熱巖等非常規能源地質調查評價和勘查工作,加強砂巖型鈾礦地質調查和評價工作,扎實開展優質煤、特種煤與煤層氣資源綜合勘查開發。
二是進一步大力度推進戰略性新興能源資源及大宗礦產資源調查與勘查。加強鉀鹽、石墨、鋰、銣等戰略性新興礦產資源調查和勘查,形成多處戰略性新興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基地;持續開展錳、銅、鎳、鉛鋅、金等大宗礦產資源的地質找礦工作,重點開展甜水海、瑪爾坎蘇等9個國家級整裝勘查區的勘查,形成3~5處錳、鉛鋅、銅、金的勘查開發基地,構建國家西部地區新型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新格局。
三是進一步大力度推進成礦帶地質礦產調查與深地資源找礦示范基地建設。開展天山、阿爾泰山、昆侖山、阿爾金山成礦帶及南疆地區等1∶5萬基礎地質、礦產地質調查,劃分、圈定成礦遠景區和找礦靶區,解決制約找礦突破的基礎地質問題。推廣應用“攻深找盲”方法技術,解決制約深部資源勘查開發的重大地質理論問題和技術方法問題,構建典型礦區深部資源勘查開采理論和技術方法體系,實現典型礦區深部地質找礦新突破。
四是進一步大力度推進水文地質、災害與環境地質調查。開展重點地區1∶5萬水文地質調查,尋找新的水源地,實施國家地下水監測工程,切實提升典型缺水區地下水環境管控水平。開展重點地區1∶5萬地質災害調查,劃定地質災害隱患點、高風險區,完善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網絡,強化應急預案管理,落實風險管控,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開展礦集區、整裝勘查區礦山環境地質調查,提出合理開發建議,不斷促進綠色礦山建設。
全力推進油氣勘查開采體制改革
新疆油氣勘查開采體制改革試點是落實能源供給革命的一項具體措施,是全面深化油氣體制改革的重要環節,拉開了油氣上游市場化改革的序幕。
任輝指出,下一步將加大工作力度,一是做好第二輪油氣區塊競爭出讓的各項準備工作,激發市場活力,讓更多想干事、能干事、真干事的企業進入油氣勘查開發領域;二是積極協調地方政府,進一步用好地方政府的力量,幫助企業協調好土地征用補償、項目環境評價、火工產品使用、作業水電道路等方面工作,排除困難,為油氣勘查開采體制改革試點工作保駕護航;三是加大對油氣區塊的督查力度,做好油氣資源調查評價工作,力爭優選更多的靶區,提供更多有前景的油氣區塊向社會出讓;四是繼續通過混合所有制等方式,加快油氣勘查開采,讓地方在推進改革中有更多的獲得感,實現共享發展;五是探索建立適合油氣勘查開采特點、發揮市場配置資源決定性作用的探礦權競爭性出讓制度,加快構建部省兩級監管體系,建立健全國家和地方油氣監督管理制度。
任輝提出,按照國家“改革中央地質勘查基金,建立國家礦業投資基金,彌補礦業資本市場不足,擴展風險勘查和礦業發展融資渠道”的地質勘查基金改革要求,借鑒國內外成功經驗,建立一個“中央投入+自治區投入+大企業投入”的良性循環模式,設立新疆地質勘查投資有限公司,作為新疆地質勘查投融資平臺,并設立油氣勘查基金,煤炭、煤層氣、頁巖氣勘查基金,有色金屬礦產勘查基金三個專業地質勘查基金,加快勘查與開發新礦種礦權。條件成熟后,將這些新資源礦權依法出讓,依次循環,科學運轉,不斷加大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的力度。
“圍繞礦業權制度改革試點工作,全面落實禁止和限制設立探礦權、采礦權的有關規定,強化礦產資源和生態環境保護。”任輝指出,進一步擴大礦業權競爭性出讓范圍,除對國家財政全額出資項目探礦權以申請在先方式出讓和協議出讓等特殊情形外,對所有礦業權一律以招標、拍賣、掛牌方式出讓,嚴格限制礦業權協議出讓,完善礦業權有償占用制度,合理確定礦業權占用費收取標準,建立累進動態調整機制,探索建立生態保護區礦產資源儲備制度,為加快自然保護區內已設礦業權處置提供依據。
努力打造優勢互補的科技創新平臺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在科技創新方面,任輝表示,將認真貫徹落實全國國土資源系統科技創新大會和中國地質調查科技創新大會暨紀念中國地質調查百年學術研討會的精神和要求,把握經濟新常態和“一帶一路”核心區建設的契機,充分用好用活國家科技創新政策和已經建立的地質找礦科技合作平臺,加大與周邊國家礦產土地資源領域科技創新交流力度,建立“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多層次、多功能”的科技創新體系,注重以項目為抓手,以資源為依托,以“政產學研”為手段,找好共同合作推進的著力點和載體,加大科技創新項目的申報與實施力度?!?br>
對此,任輝具體談到,一是在土地、油氣、煤炭、煤層氣、頁巖氣、鈾、鉛鋅、銅、鉀鹽等資源高效利用與開發等方面聯合申報,力推一些項目進入到國家重大科技專項。二是在國家“三深一土”資源開發與研究的重大專項中,爭取將南北疆地質構造和成礦規律研究等一些重點項目申報進入“十三五”重大科技專項。三是重點圍繞南疆地區開展綜合地質調查工作,支撐南疆地區同步實現小康目標;開展烏魯木齊、喀什等中心城市地質調查,查明國家西部地區城市發展的基礎地質條件和主要地質問題,形成西部城市地質調查與地下空間應用典型示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