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CENTER
當前位置:首頁>新聞中心
綠色勘查作為地勘行業踐行五大發展理念、服務生態文明建設的具體舉措,似乎地質找礦和礦業開發行為就是生態環境的破壞者,劉雅彥一行對江西省地勘單位近年來轉型發展取得的成效表示贊許,我們地勘單位大量參與的廢棄礦山生態環境修復和礦山公園的建設,中國礦業報社調研組一行談得最多的是綠色勘查、生態建設。
下一步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將重點對深部地熱能和干熱巖勘查開發的關鍵技術組織科技攻關,地熱資源的開發利用是調整能源結構、實現綠色發展、應對氣候變化的有效途徑,加快地熱資源勘查開發和前沿領域探索是世界各國共同的責任,圍繞地熱資源勘查開發,深入交流探討了國際地熱勘查開發利用現狀和未來發展方向。
全國煤炭礦井水凈化和綜合利用技術研討會在陜西省榆林市召開,此次會議由中國煤炭加工利用協會主辦,回顧了近年來全國煤礦礦井水凈化和綜合利用技術發展現狀,中國煤炭加工利用協會煤礦生態建設分會、陜西榆林未來能源金雞灘煤礦、北京泛地能源咨詢中心協辦,并現場聽取了中煤(北京)環保工程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
記者從近日召開的廣東聚焦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強人大監督力度座談會上了解到,為打贏藍天保衛戰,廣東嚴控煤炭消費總量,計劃三年削減煤炭消費總量近2000萬噸。廣東省環保廳有關負責人在會上介紹說,為調整優化能源結構,嚴控煤炭消費總量,到2020年,廣東全省煤炭消費總量要比2017年削減1934萬噸,珠三角地區煤炭消費總量削減1044萬噸。與此同時,廣東將擴大清潔能源利用規模,提高核電、風能發電、光伏發電等清潔能源使用比例,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不低于26%。據了解,根據2017年12月廣東省發改委印發的《廣東省十三五能源結構調整實施方案》,目標到2020年,廣東煤炭消費總量要控制在1.65億噸左
來自美國、澳大利亞、新西蘭、俄羅斯、挪威、葡萄牙、意大利、巴西、斐濟、韓國、日本等國的專家、學者共119人就西北太平洋富鈷結殼的區域環境管理計劃展開研討和展望。2017年8月,中國大洋協會提出,針對富鈷結殼資源,西北太平洋三角區合作開展區域環境管理計劃,得到了國際海底管理局的贊同。本次會議以科學與制度、合作與共享為主題,圍繞法律制度框架、海山生境與人類活動影響、區域環境管理計劃建議三大議題展開,力爭就區域環境管理計劃的設計及工作框架初步設想形成共識,提議一個國際合作計劃。國際海底管理局秘書長邁克洛奇、自然資源部黨組成員林山青出席會議。
中國地質調查局近日印發《2018年信息化工作要點》,提出要建立多門類自然資源調查數據庫和潛力評價平臺,建立城市地質工作信息平臺,實現100個數據庫分布式共享。要做好兩個主流程建設,即完成地質調查業務管理主流程信息化建設,構建局層面各類管理橫向整合、局與直屬單位縱向貫通的體系,顯著提高地質調查業務管理效率和水平;路線圖明確,今年信息化工作主要有兩項重點任務,即在更新維護國家地質數據庫體系的基礎上,建立多門類自然資源調查數據庫和潛力評價平臺、城市地質工作信息平臺。構建完善的地質信息產品體系,實現3000余個產品的社會化服務,其中新增服務產品1000個。
作為我國中央山系地質地理生態氣候分界線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園保留了自太古代以來地球演化所產生的多期變質變形作用、種類豐富的巖漿活動地質遺跡,具有全球對比意義;目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總數為140個,分布在全球38個國家和地區。作為世界地質公園項目的發起國之一,我國目前已擁有37個世界地質公園。其中,中國提交申報的四川光霧山諾水河、湖北黃岡大別山地質公園入選。公園人文歷史悠久,秦漢時期的官倉平和牟陽古城等人文歷史景觀保存良好。光霧山諾水河世界地質公園位于四川省巴中市境內,總面積1818平方公里,地質遺跡資源豐富多樣、保存完整、規模宏大,對于解析特提斯外圍盆地、秦嶺(中央)造山帶及四川盆地
之前,中國煤炭經濟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梁敦仕曾預計,理想狀態下2018年我國全年煤炭進口的同比增幅在10%左右,進口總量或許會超過3億噸。中國煤炭運銷協會副秘書長趙建國日前表示,2018年國內煤炭產量可能從去年的35.2億噸增長至36.2億噸,煤炭進口將由去年的2.71億噸降至2.5億噸,全年煤炭總消費量將穩定在38.2億噸左右。2017年,盡管對煤炭進口實行從嚴調控政策,但煤炭進口仍繼續增長,只是增幅回落為6.1%。2017年我國進口煤炭2.71萬噸。2015年跌至2.04億噸,兩年時間減少過億噸;
新華社英文援引安徽省國土資源廳報道,在安徽省新探獲逾48億噸煤炭儲量和近1,000億立方米天然氣儲量?;茨厦禾锾烊粴鈨α窟_979億立方米,主要為煤層氣和頁巖氣。
在項目實施中,建立健全項目實施、建設、管理辦法,科學合理制定績效目標,建立調度制度,對項目推進落實情況每周調度、每月通報,半年一次專項督查,確保項目順利實施。項目通過實施地質環境治理、土地綜合整治、水環境治理、生物多樣性保護及監管能力提升等一系列系統性工程,建立多目標、強功能、高效益的系統修復治理體系,使區域生態環境得到有效修復和保護。2017年11月,財政部、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三部委正式批準該工程項目納入國家試點,并于年底撥付了首批基礎獎補資金,正式開始項目建設。據悉,工程今年新開工24個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