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礦產地質界獻禮建黨百年的力作、新中國第一部全面系統總結100多年來全國及各?。▍^、市)礦產全貌及重要成礦規律的重大成果——《中國礦產地質志》系列志書研編完成階段性任務。截至目前,已成稿志書187部,包括全國性礦種志書27部、省級志書77部、成礦區帶志書15部、專題志書9部、專題圖件59套。首批50部志書已公開出版,預計最終將形成200余部志書。
前不久,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舉行《中國礦產地質志》首批成果發布暨學術研討會,向社會發布了這一消息。
那么,研編《中國礦產地質志》重要意義何在?本次研編工作有何特點?研編成果又有何應用價值呢?
填補新中國成立以來全國礦產資源翔實志書的空白
《中國礦產地質志》總主編之一、中國工程院陳毓川院士認為,礦業是中華民族也是人類生存發展的重要命脈。中國礦業發展是廣大地質及礦業工作者長期辛勤勞動探索的成果。記錄中華大地找礦、礦產開發歷史和匯總過去礦產勘查成果,是礦業界大事,是礦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傳承中華文化的重要內容之一。
陳毓川介紹,我國曾在1906年出版了由顧瑯和魯迅合著的中國第一部《中國礦產志》,當時記錄了30個礦種、1203個礦產地。從那時起,至今已過去115年。100多年來中華民族不懈奮斗,由水深火熱到“站起來”、到走向民族復興,這其中,礦產資源功不可沒。迄今,中國已發現礦種173個,新發現了眾多礦產地,保障了國家經濟與社會發展的礦產需求,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期間,積累了豐富的礦產地質勘查與科研成果資料,但并未進行全面系統的總結。因此,為充分總結這些成果、經驗和規律性認識,研編《中國礦產地質志》很有必要。
自然資源部(原國土資源部)高度重視《中國礦產地質志》研編工作,將其列入《國土資源“十三五”規劃綱要》《國土資源“十三五”科技創新發展規劃》。
志書研編也受到業內院士專家的高度關注。首批成果發布會上,來自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的侯增謙、陳毓川、裴榮富、李廷棟、趙文津、常印佛、鄭綿平、任紀舜、康玉柱、莫宣學、多吉、王雙明、鄧運華等院士以及多位礦產勘查界專家學者出席。
據成果發布會介紹,《中國礦產地質志》研編是一項集大成、家底性、立典式的基礎性工作,它填補了新中國成立以來全國礦產資源翔實志書的空白。研編工作自2014年正式啟動以來,在自然資源部(原國土資源部)的直接領導下,在各級政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和相關行業部門的大力支持下,中國地質調查局精心組織600余家單位,組成以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毓川領銜、4000余名礦產地質科技工作者參加的研編團隊,對百余年積累的海量礦產地質資料進行集成整理,并開展整體性、多層次、群體性的綜合研究,目前完成了階段性研編任務。
反映全國及各?。▍^、市)礦產資源全貌及重要成礦規律
據全國礦產地質志研編項目辦公室有關負責人介紹,研編《中國礦產地質志》,旨在全面總結全國及各?。▍^、市)現有礦種的礦產勘查和科學研究成果,特別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礦產勘查與研究成果,全面反映全國及各?。▍^、市)礦產全貌及重要成礦規律。研編工作包括32個?。▍^、市)、52個重點礦種、94個Ⅲ級成礦區帶的志書編撰和重大區域成礦規律問題專題研究,以期實現四大目標任務:國家目標、科學目標、社會目標、人才目標。國家目標——匯總、總結全國及各?。▍^、市)全部礦產資源家底,為國家制定有關規劃、發展礦業等提高礦產資源保證程度服務,為礦業、科技、教育界、社會各界開展業務服務??茖W目標——充分吸納各行業部門、科研院所一流專家參與志書研編,進一步豐富發展成礦系列理論,發展礦產地質科學。社會目標——成果將為社會大眾提供全面、權威的中國礦產資源信息,普及地質礦產知識。人才目標——通過礦產地質志的編研實踐,鍛煉培養礦產資源領域的不同層次的技術骨干和領軍人才,建設一流隊伍。
“礦產地質志研編屬于專業志書研編,與一般的志書不同,一般的志書主要寫實;本次礦產地質志除了寫實,還有對找礦過程、經驗,找礦與成礦規律的總結。研編的基本原則是,以述為主,述論結合,論要有據?!标愗勾ń榻B說。
找礦有兩個方面的成果,一個是資源量,一個是對礦的認識和經驗。資源量可以提供給國家、礦業權人使用;而對礦的認識和經驗,則可為以后找礦提供借鑒。此次研編的志書匯聚了中國已發現的全部礦產和礦產地、全國各類成礦區帶的成礦條件和資源狀況、各類礦產勘查與開發的歷史,對每一個已發現的礦床進行定位、歸類,建立了礦種全覆蓋的礦床成礦系列,探索總結了成礦規律,由省級志書、重要礦產志書、成礦區帶志書組成,分別以志、圖、庫、普的形式加以表達。陳毓川表示:“研編人員奮戰8年,克服不少困難,成果得來不易!”
積極深化成果應用,服務資源安全戰略
《中國礦產地質志》總主編之一、中國地質調查局礦產資源研究所王登紅研究員說,《中國礦產地質志》作為百年勘查成果的歷史記錄和成礦規律的全面總結,記錄了在黨的領導下開發礦業發展經濟的百年歷史,記錄了全國礦產地質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奮斗歷史,也記錄了為保障國家能源資源安全而勇攀高峰的科技創新歷史。
目前,《中國礦產地質志》研編取得了系列重要成果:
——按照礦種、礦產地和國域面積“三個全覆蓋”原則,系統梳理核實了我國已發現的6.48萬余處礦產地,基本反映了我國目前的礦產資源現狀。系統編制了新一代礦產地分布圖、礦產地質圖和成礦規律圖,全面展示了礦產資源時空分布和成礦規律,研判了我國礦產資源潛力和找礦前景,為實施國家能源資源安全戰略提供基礎支撐。
——構建了標準化的礦產地質志成果數據庫,實現各行業部門百余年礦產勘查和科研資料的統一數字化集成,促進了信息資料共享服務,為信息化時代的礦產地質工作奠定了大數據基礎。
——創新發展了我國“成礦系列”理論,建立完善了中國成礦體系框架,提升了我國礦床學研究的整體水平和創新能力。研編團隊提出了全國礦床(成因/工業)類型三級分類體系,厘定了礦種全覆蓋的礦床成礦系列、亞系列1000多個,構建了全國94個成礦帶的區域成礦譜系和中國分時段的成礦體系。
成果發布暨學術研討會上,與會專家認為,礦產地質志研編不僅是記錄歷史的過程,還是推動基礎地質研究、深化成果應用的過程。據介紹,此次《中國礦產地質志》研編,編制了全國和各?。▍^、市)礦產地分布圖、成礦規律圖等專題圖件及溫泉分布圖等特色圖件,服務于政府相關規劃、管理和決策;出版了一批礦產地質志普及本,為宣傳礦產資源國情和普及地學知識發揮了積極作用。
江西省是全國礦產地質志研編試點省份之一。在眾多學者、專家研究的基礎上,完成了江西《區域地質志》《礦產地質志》《環境地質志》的研編任務,還完成華南洋—濱太平洋構造演化與成礦研究,對江西與華南的地質構造與成礦作用取得了一些新認識。據江西省“三志”總主編楊明桂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介紹,最主要的是華南洋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首次構建了晉寧期古華南洋陸緣弧盆格局,厘定了古華南洋構造成礦域,建立了古華南洋成礦體系。從前研究認為,華南洋是一個島弧洋盆,現在認識到是一個大洋;古華南構造成礦域與特提斯、濱太平洋構造域復合,形成了我國南部及鄰國高原、大陸、海域、島弧的構造格局。
研編試點省份云南省在礦產地質志研編中堅持以服務國家及地方需求為目標,邊研編,邊出成果,邊應用,其成果應用于《戰略性礦產找礦行動(2021~2035年)》工作部署,《云南省礦產資源規劃(2021~2025年)》《云南省自然資源圖集》《云南省旅游及大健康產業發展規劃》的編制等。
研編試點省份新疆,其礦產志系列成果已在新疆礦產資源總體規劃、地質調查規劃、礦產資源國情調查等工作中得到廣泛應用,同時在指導找礦實踐中取得了成效。
還有一些地方應用研編成果直接指導礦區找礦預測取得實效:如在湖南錫礦山銻礦、廣東大寶山銅礦、貴州遵義和松桃錳礦等的勘查工作中實現重要找礦突破,在川西馬爾康、青海茶卡北山等地區促進形成一批戰略性礦產勘查基地。
原地質礦產部部長朱訓致信成果發布會說,這部巨著的問世,不僅本身具有學術價值、史料價值,而且體現了幾代人為國探寶的歷史功勛。這部巨著可為當代找礦人提供有效的指導,為地質院校進行礦產地質教育提供生動的教材,為廣大地質人員今后深入研究提供豐富的寶貴的資料。(中國自然資源報)
上一篇:應急管理部啟動危化品重大危險源企業專項督導核查
下一篇:
發改委:中央財政不再補貼光伏新建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