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CENTER
發布時間:2013-05-06 11:12:31瀏覽:2330
“煤勘”之路越走越寬闊
——廣東煤炭地質局201勘探隊重返地勘主業紀實
?。ū緢笥浾呃顣阅龋┰诜饰值哪匣洿蟮?,在秀麗的北江河畔,閃爍著一顆秀美的北江之珠——廣東煤炭地質局201勘探隊。
55載勵精圖治。作為廣東省煤炭工業的開路先鋒,該隊挺起地勘人不屈的脊梁,在珠三角大氣磅礴的改革中,不懼風雨,毅然前行,積極為廣東經濟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增磚添瓦,唱響了一曲響遏行云的凱歌。
55載春華秋實。多年來,該隊以做精做強地勘主業,重塑核心競爭能力為目標,以調結構、拓市場、增效益、促發展、重管理、惠民生為主線,圍繞地勘經濟,在社會地質、商業地質、測量測繪、工程勘查等各領域實現了均衡發展。
目前,該隊已發展成一支素質高、能力強、業務精、裝備優的公益性綜合地勘隊伍,具備氣體礦產勘查甲級、固體礦產勘查甲級、地質鉆探甲級等資質,業務范圍涉及礦業開發、固體礦產勘查、氣體礦產勘查、地球物理勘探、水工環調查、地災勘查與評估、鉆探、坑探、測繪測量、商業地質、服務地質、科研及各類樁基礎等領域。同時,該隊不僅擁有從國外引進的大型旋挖鉆機,而且擁有世界最先進的美國生產的雪姆鉆機,同時擁有各類工程樁機、勘查鉆機等設備。
此刻,讓我們把目光投向這支煤炭地勘隊伍,去傾聽他們跋涉奮進中的鏗鏘足音,去感受改革開放帶給他們的光榮與夢想,去領略他們充滿自信的博大胸襟。
醉心地質寫春秋矢志不渝地勘情
1958年,廣東煤炭地質局201勘探隊成立。當時,這支普查勘探的“工業尖兵”,響應國家“轉變北煤南運”的號召,頂烈日,穿山林,查地形,取樣本,奮戰在南粵大地上。為了完成樂昌山上的第一鉆,他們櫛風沐雨,風餐露宿,用青春的激情和滿腔的熱忱,掀起了為祖國找礦的熱潮。1963年,該隊向國家提交了第一份地質報告——《關春二區普查地質報告》。
此后的20多年里,這支隊伍以粵北、湘南為中心,從事煤炭資源勘查。在找礦中,該隊職工隊伍逐步壯大,最多時全隊有在職職工1500余人。為探尋地下煤炭資源,他們的足跡踏遍了嶺南大地,完成煤田地質鉆探進尺276萬多米,向國家提交了各類儲量地質報告160余件,探明煤炭儲量超過24億多噸,并提交了礦產資源(水文)報告、科研報告、設計等一批地質成果,為廣東省煤炭工業發展,為國家經濟建設和能源保障,立下了不朽的功勛。
上世紀80年代,地質工作跌入谷底。然而,這支意氣風發、滿懷激情的找礦隊伍毅然選擇了前行,在困境中摸索,在摸索中思考,在堅守地質勘查這個“老本行”的同時,積極拓展服務領域。
按照上級提出的“一業為主,多種經營”的指導思想,該隊開始調整隊伍結構和產業結構,大力發展市場經濟,在全國煤炭地質系統率先面向社會開展多種經營。上世紀80年代中期,該隊組建了基礎工程隊,成立了廣州中煤江南基礎工程公司清遠分公司,實行“一套人馬,兩塊牌子”的管理體制。此后,該隊承接施工了清遠市四座大橋的地質勘查、廣州電視塔綜合配套工程等一大批優質工程項目。
2011年,該隊重返時隔25年的煤炭地勘主戰場,并一炮打響——黑龍江集賢煤田綏濱礦區煤炭詳查項目啟動,喚醒了多少地質人那段曾經無怨無悔、激情燃燒的記憶。
2012年,該隊成功了開辟黑龍江、內蒙古兩省煤炭地勘市場,成功簽訂了7份煤勘合同,合同造價5340萬元,地勘及其延伸業累計產值6534.97萬元,總進尺103553米,地勘合同同比增長67.8%,被評為廣東局“結構調整突出貢獻獎”。
而今的廣東煤炭地質局201勘探隊早已由單一的煤炭地質領域拓展到金屬礦種、建筑石場、陶瓷及災害地質、環境地質等地質工作領域,地質隊的品牌效應日益凸顯。
審時度勢細謀劃殫精竭慮謀發展
2011年,廣東煤炭地質局新一屆領導班子,審時度勢,發出了“三隊一院重返地質勘查主戰場”的號令。這注將成為廣東煤炭地質局發展歷史上的一個注腳。
廣東煤炭地質局201勘探隊首當其沖地成為了該局重返煤炭地勘主戰場的探路者和先鋒隊,從而開啟了產業結構調整的新征程。在重返煤炭地勘的主戰場上,廣東煤炭地質局201勘探隊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實現了脫胎換骨的蛻變與崛起。
沒有什么比數字的飆升更令人興奮和激動的了:2012年與2010年比,該隊總收入和經營收入分別增加了3.6倍和4.8倍,利潤總額和上繳稅金分別增加了7.9倍和4.5倍,凈資產收益率和國有資產增值率分別提高了7.1和6.2個百分點,職工人均工資收入增長1倍多。
重返煤炭地勘主業的廣東煤炭地質201勘探隊,猶如在浴火中獲得了重生。該隊在煤炭地勘各領域多點并進,亮點紛呈,捷報頻傳:順利提交了廣東局重返煤炭地勘主戰場的第一個煤炭詳查報告,承接施工了廣東局歷史上第一批三維地震項目,承接施工了廣東局歷史上第一個深部找煤項目,承接施工了廣東局歷史上第一批煤層氣項目,實現廣東局歷史上礦權運作“零突破”,申報國家地勘基金取得了重大進展……
同時,該隊充分發揮排頭兵的作用,奮發圖強,開拓進取,在科技創新方面取得重大進步,掌握了多項尖端地勘技術。一是成功完成內蒙古霍林郭勒煤層氣項目。其水平井對接鉆井技術被形象地比喻為“讓鉆頭長出眼睛”,也被形容為在地下“穿針引線”。該隊用時110天,順利完成了地下1200米處遠距離兩口水平井的一次性順利貫通,掌握了地下“U”型井水平對接連通這一世界性尖端施工技術。二是七臺河新鐵煤礦補充勘探項目成功穿越多層采空區。復雜的地質條件讓整個工作陷入一次次的困境。項目部工作人員攻堅克難,積極探索,最終成功穿越了多層采空區,最多穿越5層采空區,最深鉆進達到1800多米,從而掌握了穿越多層采空區這一全國性鉆探技術難題。三是成功完成黑龍江雙鴨山東榮一礦北二采區物探項目。經過15天的艱苦奮戰,項目組順利完成了野外數據采集工作,掌握了運用三維地震法進行地球物理勘探這一國際尖端技術。
據了解,該隊所承接的地勘項目技術含量高,且附加值高。這不僅使該隊在重返煤炭地勘主業中發揮了專業特長和積累優勢,還為該隊帶來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2011年10月7日,對于廣東煤炭地質201隊而言,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這天,黑龍江集賢煤田綏濱礦區22-2鉆孔順利開鉆。一聲巨大的轟鳴,打破了廣東煤炭地質201勘探隊煤炭地勘市場25年的沉寂。由此,一個整裝待發的廣東煤炭地質201勘探隊,開啟了其發展史上的一個新的征程。
據介紹,該項目該勘探區域約35平方千米,布置孔位14個,其中水文孔4個,預計勘探深度10430米,合同造價680萬元。
早在2011年9月,該隊組建了黑龍江集賢煤田綏濱礦區詳查設計項目部,由201隊隊長李凱,以及李福生、高春海等人組成。項目部先期進場后,首先對鉆孔孔位進行了踏勘,基本確定了鉆孔位置,隨后與當地進行了用地協商、道路修整等工作,很快落實了鉆孔場地,為鉆機設備、施工人員進場做好了充分準備。2011年10月下旬,該隊又增派多人進駐項目部。
該項目位于黑龍江中北部地區,冬季天寒地凍,白天時間短,而且項目工期要求緊。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按期保質地完成施工任務?這對項目組人員來說,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挑戰。為盡快確定鉆孔孔位,項目部的工作人員跟時間賽跑,抓緊白天有限的施工時間,冒著零下十幾攝氏度的嚴寒,踏冰雪,穿草叢,穿梭在施工一線。
那時,由于施工戰線長,點多面廣,該隊隊長李凱不停地往返于廣東和東北之間,及時協調處理項目承接、施工組織中的各類問題,被隊員們戲稱為“空中飛人”。
而作為項目部負責人的李福生則“身兼數職”,既是該項目經理,又是北片地勘項目的分管副隊長,同時還是項目部的司機。當初為了盡快落實項目用地,他經常利用晚上時間與周邊村民、農場協調用地和賠償事宜,不厭其煩地反復做工作。同時,他還要協調各鉆機的施工工作和項目部生活物資的采購。那年,他整整一年沒有回過一次家。
項目部還有一位“老地質”——李炳申,從事地質工作40多年。作為項目的地質技術負責人,他一到工作地區,就主動與相關部門聯系,了解、收集有關地質資料,并對收集到的資料進行分析研究,為開展地質工作及巖芯鑒定編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盡管已近花甲之年,但他干勁十足,作風嚴謹,與其他同志一起堅守在施工一線。由于不適應北方春季的干燥氣候,他喉嚨一度沙啞,說不出話來,但仍選擇了堅守。
不僅如此,那些主動申請到一線的“80后”、“90后”大學生,主動擔負起自己的擔子和責任,把整個身心都撲到了野外工作和學習上。盡管他們多數是家中獨生子女,但沒有一個過苦喊累的。在項目組,他們憑借著超強的學習能力和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很快成長為項目部的技術骨干。
不論是領導還是普通職工,不論是“老地質”還新青年,在黑龍江集賢煤田綏濱礦區詳查設計項目部,來自廣東煤炭地質局201勘探隊的地質人員,克服自然條件差以及施工中的諸多難題,同心協力,恪盡職守,保證了項目的如期進行。在這里,我們看到了地質人骨子里流淌著的“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奉獻”的“三特別”精神,看到地質人代代相承的“以獻身地質事業為榮、以艱苦奮斗為榮、以找礦立功為榮” 的“三光榮”精神。
據介紹,該項目先后共開動鉆機11臺套,完成鉆孔12個,其中,施工水文(地質)孔3個、地質孔9個。累計進尺9728米,其中,水文(地質)鉆探2315米、地質鉆探7413米。采集各種煤樣、機械物理實驗樣60組。
目前,項目組已經提交了儲量為2.6億噸的地質報告。這是廣東局時隔25奉獻給國家的第一份煤田地質報告。
繼黑龍江綏濱項目后,廣東煤炭地質201勘探隊又與龍煤集團簽訂了地質勘探項目——黑龍江七臺河新鐵煤礦補充勘探項目。該項目位于黑龍江七臺河市茄子河區新鐵煤礦管轄區內,補充勘探隊面積21平方千米,設計施工22個鉆孔,合同產值2000多萬元。目前,項目進展順利。
“我們重新樹立了地勘旗幟,鍛煉了地勘隊伍,積累了施工經驗,擴大了社會影響,一支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的地勘隊伍已具雛形?!痹撽犼犻L李凱不無感慨地說。
夯實黨建謀發展關注民生促和諧
多年來,廣東煤炭地質局201地勘隊特別重視黨建工作及精神文明和企業文化建設,始終秉承“以人為本、誠實守信、優質高效、和諧共贏”的企業方針,給“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提供發展平臺,培養出了一支“無往不勝、無堅不摧”的堅強團隊。
在新一輪的發展過程中,該隊黨委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大力開展創先工作,從更高層次、更廣視野審視全隊工作,提出了地勘經經濟“一二二一”發展戰略,即一個構建,構建以地質找礦為龍頭,以礦業開發和工勘施工為兩翼,水工環調查、地災勘查與評估、鉆、坑探、測繪測量共同發展的良好經濟格局;兩個打造,打造一支會經營、善管理,組織有力、紀律嚴明、思路活、能力強,具備極強執行力、攻堅力和團隊精神的管理團隊,打造固體礦產勘查和地質災害治理施工兩大專業品牌;兩個提高,提高職工的能力素質和職工收入水平;一個建設,建設一個和諧的地勘單位。
該隊還著力打造一支鋼鐵團隊,不斷提高團隊的凝聚力、執行力、戰斗力,并落實相關激勵措施。在加強隊伍建設時,該隊注重6個方面:一是創新精神,充分發揮干部職工的聰明才智,推動單位快速發展;二是危機意識,使干部職工克服不思進取、得過且過的思想,居安思危,未雨綢繆;三是團結精神,使干部職工“心往一處想,力往一處使”,形成向同一個目標前進的合力;四是責任意識,責任勝于能力;五是執行力,樹立真抓實干的作風,培養不達目的不罷休的職業精神;六是奉獻精神,要求干部職工愛崗敬業,竭盡全力為單位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同時,該隊大力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抓好職工思想狀況調查,引導職工樹立正確的幸福觀,去除浮躁心態,積極開展一些關愛活動;積極完善民主管理制度,加強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深化廠務公開,做好信訪維穩工作,妥善處理好一些內部矛盾,維護隊伍穩定與單位和諧;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維護職工合法權益,關心一線職工、離退休職工和困難職工的生活,實施“送溫暖工程”、“關愛工程”,以人為本,讓發展成果惠及全隊職工,增強凝聚力,確保和諧穩定。
風好正揚帆,有志路寬廣。在新的歷史機遇期,在新的發展思路的引領下,廣東煤炭地質201勘探隊廣大干部職工帶著對煤炭地質事業孜孜孜不倦的追求,帶著對幸福生活的無限向往,團結一致,意氣風發,踏上了新征程。未來的路上,他們必將勇往直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