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礦業是不是會造成對生態環境的損害?這個問題對許多人而言好像不是問題的問題。因為長期以來,在多數人尤其是業外人士腦海中早已形成了固化概念,那就是發展礦業就等于在損害生態環境,只是損害程度高低而已。
其實則不然。任何一件事物都有正反兩面性,必須要辯證地全面地看待礦業開發。傳統的礦業開發活動從表象上看,會對周邊的生態環境造成擾動或損害,但從全局和長遠來分析,有些礦業開發活動則有效控制和減少了對生態環境的損害,從而更好地保護了生態環境。
要與時俱進地看待礦業
前些年,中國礦業報記者曾多次到東北采訪,每到秋季,就會發現一個奇特現象,那就是農村的房前屋后都堆滿了柴火垛。這些用于冬天取暖燒飯的一垛垛柴火均來自附近的山林。
“在東北農村,柴火垛的多少和高低是衡量一家人勤快與否的標志?!碑數氐囊粋€地市級原國土資源局局長說,當地并不缺煤炭資源,但由于許多小煤礦被關閉,外面的煤炭運過來又比較貴,當地村民只能上山砍樹毀林來過冬。
彼時這位局長就直言,如果對當地的煤炭資源進行合理開發,雖然對煤礦周邊的生態環境會有一些影響,但卻保護了大面積的樹林,對整個山林乃至附近的生態環境則是有益的。從總體而言,當地開發資源,對生態環境是利大于弊。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此類現象同樣出現在貴州的一些偏遠山區。有業內人士指出,貴州的許多山區之所以現在還山清水秀、生態良好,與當地合理開發煤炭資源有莫大關系。如果不開發煤炭資源,村民每到冬季都上山砍柴毀林,那毀壞的山林將不計其數,對周邊生態環境的損害也將無可估量。
但這也并不意味著,我國的礦業行業就一好百好,沒有任何瑕疵了。多年以來,由于對礦業開發缺乏統一規劃,過去長時間、大規模的礦產資源開發對自然生態環境產生了一定的沖擊,帶來了嚴重的影響。尤其是一些地方的小型礦山粗放式地開發,以及一些地方重開發、輕保護的落后思想意識,導致礦山生態環境受到嚴重破壞。
但這既是歷史階段所致,也是前進中的問題,需要與時俱進,在發展過程中依靠先進的理念和技術來不斷加以修正、改造和提升,而不能因過去少數礦山企業破壞生態環境就全盤否定礦業行業對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作出的突出貢獻。
正如有關專家所分析的這樣:過去在生產力水平很低或較低情況下,人類對物質生活的追求是第一位的,所謂“物質中心”的觀念也是很自然的。然而,隨著生產力的巨大發展,人類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別是工業文明造成的環境污染、資源破壞、沙漠化、“城市病”等等全球性問題的產生和發展,人類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物質生活的提高是必要的,但不能忽視精神生活;發展生產力是必要的,但不能破壞生態;人類不能一味地向自然索取,而必須保護生態平衡。
要深刻領會總書記的論斷
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讓人們逐漸認識到生態保護的重要性。早在2005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期間,就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論斷。“兩山”論闡明了物質文明建設與生態文明建設的辯證關系,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勿忘生態環境的重要性。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并納入了“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對如何正確處理礦產資源勘查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二者關系,黨中央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也在多個場合給出了科學論斷。
2016年8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青海鹽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考察時指出,鹽湖是青海最重要的資源。要制定正確的資源戰略,加強頂層設計,搞好開發利用。要有全國一盤棋思想,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搞好開發利用。
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體學習時指出,全面促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生態環境問題,歸根結底是資源過度開發、粗放利用、奢侈消費造成的。資源開發利用既要支撐當代人過上幸福生活,也要為子孫后代留下生存根基。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在轉變資源利用方式、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上下功夫。要更加重視在資源開發利用過程中減少對生態環境的損害,更加重視資源的再生循環利用,用最少的資源環境代價取得最大的經濟社會效益。
2018年4月26日,習總書記在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更能充分說明這一點。他指出,有的人認為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就是不發展了,沒有辯證看待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他強調,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探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關鍵是要處理好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的關系。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不是矛盾對立的關系,而是辯證統一的關系。生態環境保護的成敗歸根到底取決于經濟結構和經濟發展方式。發展經濟不能對資源和生態環境竭澤而漁,生態環境保護也不是舍棄經濟發展而緣木求魚,要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使綠水青山產生巨大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
2019年8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甘肅考察時強調,我國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生態環境的支撐作用越來越明顯。只要貫徹新發展理念,綠水青山就可以成為金山銀山。要正確處理生產生活和生態環境的關系,積極發展生態環保、可持續的產業。要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正確處理開發與保護的關系,加快發展生態產業,構筑國家西部生態安全屏障。
這一系列重要講話和指示,傳遞出的信號就是礦業行業必須堅持“兩山”論,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以礦業的綠色發展來構建“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發展新模式,從而更好地服務和支撐生態文明建設。
值得注意的是,時至今日,仍有不少地方和一些部門,對“兩山”論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理解不全面、把握不準確,把生態文明簡單等同于生態良好,以致于在具體工作中產生了巨大的偏差,總認為“將礦山開采一刀切”才算是真正的講政治、守規矩,才是真正的建設生態文明。
眾所周知,生態良好只是生態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不等同于生態文明。進入新時代,如果綠水青山等生態優勢不能通過發展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旅游轉變為經濟優勢,當地居民依然生活貧困,那么綠水青山也就不是金山銀山,也稱不上是真正意義上的生態文明。
所以,各地只有緊緊依據當地的資源稟賦、區位條件、產業基礎、民俗傳統等優勢,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林則林、宜游則游,因地制宜地發展綠色產業,才是正確踐行“兩山”論、實現生態良好到生態文明轉變的基本方略。而綠色礦業又是綠色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對那些礦產資源豐富、工業基礎好、產業比較集中的地區,唯有發展綠色礦業,才能推動精準脫貧工作,才能更好地促進生態文明建設。
高標準走好礦業綠色發展之路
事實上,作為礦產資源管理部門,無論是現在的自然資源部還是過去的國土資源部,一直在謀求礦業的綠色發展之路,破解礦業開發與生態保護難題。早在2007年,原國土資源部提出建設綠色礦山、發展綠色礦業理念后,我國的礦業開發開始走上綠色發展之路。而發展綠色礦業的主要目的就是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通過轉變資源利用方式、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從根本上解決生態保護與礦業開發二者的矛盾,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梢哉f,綠色礦山建設是“兩山”論在礦業行業的生動實踐,是礦業行業實現生態化的必由之路,也是生態文明建設在礦業行業的有益探索。
“礦業行業現在的勘查開發技術工藝完全可以實現綠色化、生態化發展?!敝袊こ淘涸菏筷愗勾ㄕf,隨著科技進步,我國的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技術有了質的飛躍,涌現出一大批國際領先的礦山企業。這些礦山企業依靠先進的發展理念、技術工藝和管理制度,完全可以實現礦山的綠色清潔生產。
實際上,現在許多理念超前的礦山企業,在礦業開發活動中,通過落實新發展理念,使用先進的開采技術和選礦工藝,不僅未對周邊生態環境造成破壞,還有效改善和提升了周邊生態環境,成為了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者和引領者。
位于茫茫戈壁灘中的青海都蘭金輝礦業公司,在綠色礦山創建過程中,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科學論斷,探索出了適合青海高原欠發達地區、多民族地區和生態脆弱區的“青藏高原綠色礦業發展新模式”,成功走出了一條礦業開發與生態保護和諧共生的綠色發展之路。也正因為該礦的綠色發展,在寸草不生的茫茫戈壁中開辟了一片新的“綠洲”,有效改善了當地的生態環境。
位于甘肅隴南市徽縣的金徽礦業郭家溝鉛鋅礦,依靠強大的科技支撐和先進的設計理念,按照國家級綠色礦山標準,建設了機械化水平高、自動化控制先進、節能環保型數字化綠色旅游礦山,打造出了國內首屈一指的“不像礦山更像公園”的新型綠色礦山。
“過去礦區周圍是荒無人煙、荒草遍地。我國通過綠色礦山建設,投資1億多元種草種樹,無縫隙綠色美化,建成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景觀、景點,重塑了周邊生態環境,提升了礦業形象。”甘肅金徽礦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張世新說。
身處“兩山”論發源地的浙江湖州新開元碎石有限公司,以更加嚴苛的標準要求自己,注重生態立礦、科技興礦、文明開礦,實現了開礦不見礦、礦區賽花園。該公司在行業內率先破解廢水、廢氣、廢渣高效環保處置難題,實現資源利用率達100%;同時,積極開拓礦產品深加工,探索產業鏈延伸,走出了一條傳統行業轉型升級之路,形成了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高品質、低消耗、無污染、有效益、和諧化的綠色礦山發展模式,讓精美的石頭唱出了動聽的生態文明之歌。
還有位于西部干旱地區的一些礦山,在綠色礦山創建中,通過種草種樹、美化環境,打造出一片片賽似江南的美麗和諧礦區,森林覆蓋率、水土保持率遠遠高于開礦之前??梢哉f,全國各地在建設綠色礦山的過程中,以綠色發展理念為統領,因礦制宜,形成了各具地方特色的綠色化、生態化發展模式。
原地質礦產部礦管局副局長、國內權威礦產資源專家傅鳴珂在西北某地現場調研一家煤炭企業的綠色礦山創建工作后,曾十分感慨地說:“我國礦山行業現在已是日新月異,發生了顛覆性的變化。特別是通過綠色礦山建設,徹底改變了傳統礦業的‘臟亂差’形象。礦業開發活動對生態環境不僅沒有造成損害,還有效改善和提升了生態環境?!?/div>
即便是一些在許多人眼里被視為損害生態環境最大“元兇”的露天礦山,這些年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通過超前規劃、多規合一、有序開采、科學修復,一些礦山在開采后甚至在開采中,積極對生態環境進行治理恢復,有的平整為良田,有的改造為建設用地,有的則建起了礦山公園和生態旅游景區。
河南郟縣在露天采礦環境整治和生態修復中,建立了“綠色銀行”制度,規定礦區周邊500米范圍為礦山生態治理恢復區,由礦山企業全面負責。如果礦區周邊是基本農田無法進行生態修復的,異地置換同面積進行生態修復。這一做法不僅有效改善了礦區內的生態環境,還讓周圍的許多荒山得到了綠化美化。
古希臘著名的科學家阿基米德曾有這樣一句名言: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動地球。對我國的礦業行業而言,又何嘗不是如此呢?礦山企業尤其是露天礦山,剛剛建成投產時,也許會對周邊生態環境造成一定損害,但如果給其充足的“邊開發變治理”時間,原來寸草不生或荒草叢生的荒山,一定會變成綠樹成蔭、鮮花鋪地的金山銀山。這樣的綠色礦山,又何嘗不是在支撐和服務生態文明建設呢?
上一篇:鐵礦石基差貿易:多重優勢促進互利共贏
下一篇:
天然氣行業迎來新戰略機遇 智慧管網受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