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CENTER
發布時間:2017-06-26 10:05:26瀏覽:714
由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承擔的國家重大科研裝備研制項目“深部資源探測核心裝備研發”19日通過驗收。專家組表示,該項目多項指標達到國際水平,部分裝備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為“向地球深部進軍”戰略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我國礦產資源需求不斷增大,但目前的勘探和開采集中在500米深度以內,500米至4000米深度的主體含礦空間尚待勘查。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底青云介紹,解決礦產資源緊缺的重要途徑是實施“攻深探盲”。所謂“攻深”是指勘探埋深500米至4000米的礦產資源,“探盲”則是指尋找沙漠、戈壁、植被等覆蓋區地下礦產資源。
“鑒于地球物理場固有的穿透能力,地球物理探測技術是‘透視和照明’地球內部的主體手段,是‘攻深探盲’的關鍵所在?!钡浊嘣普f,但長期以來,我國大型地球物理探測裝備和核心軟件幾乎全部依賴進口。少數國際大公司因市場壟斷,要價高昂并開始實施高端產品技術封鎖。
從2013年開始,在中科院和財政部的支持下,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組織國內優勢研究隊伍,依據礦產資源“攻深探盲”勘探流程中靶區優選、礦區勘查、礦體詳查三個層面的技術需求,遴選了衛星磁測載荷、航空超導全張量磁梯度測量裝置、航空瞬變電磁勘探儀、探礦重力儀、多通道大功率電法勘探儀、金屬礦地震探測系統、深部礦床測井系統、組合式海底地震探測裝備8套深部資源探測裝備開展攻關研制。
經過4年艱苦攻關,研究團隊從靶區優選尺度實現了航空大探深作業、從礦區勘查尺度實現了陸上4000米深度范圍內精細結構探測、從礦體詳查尺度實現了聲波-放射性-電阻率礦床測井,為我國“地下4000米地球透明計劃”奠定技術基礎。
據了解,項目研制的核心部件與裝備目前已得到推廣應用。磁通門磁強計關鍵技術應用于我國首次火星探測工程,航空超導全張量磁梯度測量裝置樣機參與資源探測、工程考古和國防領域應用,航空瞬變電磁勘探儀為武警黃金部隊在山東、內蒙古等地開展金屬礦勘查工作,組合式海底地震探測裝備獲得中海油、福建省地震局應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