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CENTER
發布時間:2017-06-20 15:21:44瀏覽:791
當前,我國經濟步入“新常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受此影響,礦產品價格大幅下滑,礦產勘查投資下降,風險勘查企業出現了融資難的狀況。
加拿大多倫多交易所 資料圖
從2013年開始,我國的礦產勘查投入在維持了連續14年穩步增長的態勢后,首次出現回落?!?016中國國土資源公報》的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地質勘查投資780.84億元,比上年減少13.2%。其中,中央財政投資88.69億元,同比減少11.5%;地方財政投資80.38億元,同比減少15.6%;企事業投資611.77億元,同比減少16.6%。
礦業風險勘查資本市場是礦業資本市場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為礦產勘查項目提供資金融通的主要場所。經過上百年的發展,加拿大、澳大利亞、美國、英國、南非等國均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礦業資本市場體系。其中,加拿大、澳大利亞成為全球礦產勘查項目投融資的中心,為全球2000多家上市初級勘探公司搭建了風險勘查資金融通與礦產勘查項目流轉的平臺。
眾所周知,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礦產資源生產國和消費國,也是全球勘查隊伍及礦業公司最多的國家,是重要的礦業大國,但還不是礦業強國。
礦業資本市場尤其是風險勘查資本市場發展滯后,一直是制約中國礦業發展的瓶頸,盡管中國已經是礦業大國,但還沒有建立起與這種地位相適應的資本市場,而風險勘查資本市場幾乎是一片空白。
實際上,2010年在杭州召開的第五屆全國百家地質隊(院)長座談會上,時任國土資源部部長徐紹史就曾提出,目前我國還沒有風險勘查資本市場,希望創業板能夠包容勘查資本風險。
不過,時隔多年,我國依然沒有建立與我國礦業發展相適應的礦業勘查資本市場。專家表示,通過資本市場,利用全球資金、全球資源,以更好地保障我國經濟發展的資源需求,分享礦業全球化紅利,是我國由礦業大國走向礦業強國的必然選擇。
礦業上下游割裂的遺患
我國礦業產業的管理體制基本上是20世紀50年代從蘇聯照搬過來的。這個體制的最大特點是按照礦業生產階段進行內部分工,將統一完整的礦業劃分為兩個部分。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地質勘查企業不可能自主決策融資活動,勘查資金依靠國家財政計劃投入。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國家對地質勘查隊伍管理體制和地質勘查投資體制進行了重大改革。一是地質勘查單位逐步由事業體制向企業體制轉化,實現自主經營、獨立核算、自我積累、自我發展的目標;二是地質勘查投資活動被分解為公益性和商業性兩塊,國家財政主要支付公益性地質工作,不承擔商業性地質勘查支出。
同時,國家對礦業采、選、冶企業的投資體制也作了重大調整,其中包括國家不再無償提供地質勘查成果。而由該類企業自行通過市場交易去購買,從而建立起礦業勘查資本的循環機制。
礦產勘查、開發和投資管理體制的這種變,對礦產勘查和采、選、冶兩個部門都造成重大影響。對地質勘查部門來講,由于長期的事業體制使得部門沒有資金積累,難以開展規模性的商業性地質勘查,或僅為自己使用而進行小規模的勘查活動;而采、選、冶部門,長期依賴于國家無償提供地質勘查成果,一旦資源配置市場化后,由于體制、機制、結構、效益等原因,使其沒有能力負擔商業性勘查支出,只能“坐吃老本”,造成后備資源不足、礦竭城衰的局面。
與此同時,地質勘查行業的融資方式也發生了重大變化,逐步從單一依賴財政投入的融資方式,向多元化的市場融資方式轉變。目前,從事商業性地質勘查業務的礦產資源公司可自主決策,既可以通過銀行貸款、合資合作勘查、發行債券等方式進行融資,也可以采取項目融資的方式進行資金籌措。
風險勘查企業作為地勘工作體制改革的產物,受本世紀前10年全球礦業“超級周期”的推動,快速發展壯大。國家還出臺了一系列政策,積極引導社會資本進入商業性地質勘查領域,鼓勵民間資本成為商業性地質勘查的投資主體。
受世界經濟增長乏力、國內經濟轉型降速的影響,自2013年以來全球礦產品需求增速下降,主要礦產品價格持續走低,嚴重打擊了社會資本進入地質勘查市場的積極性,導致全國固體礦產地質勘查投入出現了連續四年下滑的局面。
發展勘查資本市場的必要性
我國目前沒有鼓勵企業通過發現優質資源從資本市場獲得資金進行開發的資本籌措機制。
統計顯示,截至2016年底,上交所礦業上市公司占比僅6.79%,市值占上交所總市值的4.97%,遠低于澳交所(礦業公司占比29.6%)和多交所(TSX占比15.5%,TSXV占比48%);我國規模以上各類采選礦企9000多家,上市礦業公司161家,僅占規模以上采選礦類企業的1.76%。
我國上市的礦業公司中,真正從事采掘業的企業僅占全部上市公司的1.5%左右,投資于采掘業的資金額占全部投資額的4%左右。專門從事礦產勘查投資和作業的公司在滬深兩地的上市公司中沒有一家,而國際礦業市場已建立起較成熟的風險勘探資本機制。企業發現有價值的資源后,就可以從資本市場獲得開發資金。
目前,國內風險勘探項目只能更多地依賴自有資金或私募基金,導致礦產資源風險勘探投入不足。礦產公司業績和風險與一般公司相比較判斷困難,國外證券交易所無一例外地將這類公司作為單列列出,并列出與普通上市公司和其他類上市公司不盡相同的財務要求和上市標準。
專家表示,建立和發展礦產風險勘查資本市場,不僅可以解決勘查資金問題,還可以推動地勘行業的改革與發展,促進投資作業一體化進程,使資金和技術得到有效組合,優化資源配置。其必要性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風險勘查資本市場是籌集勘查資金、分散勘查風險的必然要求。礦產風險勘查特點決定其負債融資(銀行貸款、發行債券)方式難以發揮作用,必須依靠股權融資。隨著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的深入,新增資源的勘查成本不斷提高、風險加大,分散風險和大規?;I集資金必須依靠資本市場的有效支持。這需要一個健全的資本市場體系,不但有主板市場,還應建立礦產風險勘查板塊。
二是礦產風險勘查資本市場是促進勘查主體發展的客觀需要。礦產資源勘查開采的主體是礦山企業和地勘單位。雖然目前我國已有主板市場與中小企業板市場,但中小企業板基本上延續了主板市場的規則,上市的門檻還是很高。另一方面,礦業資本市場中沒有勘查投資板塊。因此,礦產風險勘查投資缺乏退出通道,造成礦產風險勘查投資的缺失。這將阻礙礦產勘查企業進一步的發展,也不利于我國資源勘查業的發展。
三是建立和發展勘查資本市場,完善礦業資本市場體系。更大程度地發揮資本市場優化資源配置的功能,利于國有礦業企業和地勘單位的結構調整和戰略性改組,提高資源保證程度。這不但是全面振興礦業發展的一項重要的戰略任務,也是我國金融改革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專家表示,2013年以來,國家財政資金回歸公益性地質工作,社會資本不愿投資商業勘查,礦產勘查市場陷入困境。商業勘查缺乏籌融資渠道,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的后備資源嚴重不足;我國地質找礦的主力軍仍是國有地勘單位。打通勘查融資的渠道,使擁有勘查技術、資金實力不足的地勘單位借助資本市場,實現技術與資本的對接,將更好地支撐找礦重大突破,促進地勘單位企業化轉型。
國有地勘單位轉型需借力資本
國有地勘單位通過提供轉讓礦權、提供技術服務雖然能夠積累實力逐步發展,但難以抓住當前的戰略機遇期迅速壯大自身實力。風險勘查資本市場為地勘單位發展壯大提供一條捷徑。地勘單位將優質探礦權打包進入風險勘查資本市場,通過市場融資平臺與資本市場對接,解決勘查資金問題,分散找礦風險;找礦成功后通過市場退出機制,放大資本杠桿效應,實現資產的最大增值,實現資本幾何級數的增長。地勘單位實力壯大后,可以在資本市場中尋找下游資產,實現收購,或者依托已成功的項目滿足條件后在創業板或主板上市,通過資本經營方式,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資源的重新配置,以外延方式迅速擴大自身的生產和經營規模,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市場主體。
在傳統的投融資模式下,多數地勘單位的盈利模式還屬于低層次的。一方面,自有礦權存在找礦不盈利的怪圈,只能將礦業權轉讓給其他投資者獲利,所帶來的問題是礦業權越賣越少。另一方面,可以自身的技術優勢為其他投資者提供地質找礦或技術咨詢服務,但又不能充分體現其技術和智力價值,總是處于打工者的地位。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一是礦產勘查的效益具有間接性與后續性,只能在開發階段才能實現勘查收益;二是技術與資本相比處于劣勢地位。資本市場可以將未來的、間接的收益轉化為當前收益的可能,上述問題可以得到有效解決。
在風險勘查市場平臺中,發現儲量的過程是實現資源、資本高增值的過程,同時通過期權、優先股等激勵機制,可以實現資本與技術的地位對等,充分實現智力勞動價值。風險勘查市場提供的新盈利模式能夠最大限度調動地勘單位的積極性,促進找礦活動盡快出成果。
專家表示,風險勘查資本市場不僅是地勘單位融資的重要渠道,也將不斷促進經營類地勘單位逐步建立以現代產權制度為基礎、以資本運營為核心的現代資源勘查企業。首先,地勘單位要進入資本市場融資,必須滿足進入的條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不斷完善公司的治理結構;其次,進入資本市場以后,地勘單位的經營行為將受到來自各方面的監督,有助于建立科學有效的內部激勵約束機制;第三,地勘單位進入風險勘查資本市場的過程也是適應市場、轉變思想觀念的過程,通過市場運作逐漸培養鍛煉適合現代市場經濟的地勘人才,不斷加快地勘企業家隊伍成長。
據估算,地勘單位持有的礦權可承載資本量達數萬億元,但目前多數處在“有權無錢”的尷尬矛盾之中,資源難以轉化為資本。風險勘查資本市場為地勘單位搭建了融資平臺,同時通過期權、優先股等激勵機制,促使地勘單位愿意拿出探礦權與社會資本合作,在資本市場中盤活了地勘單位寶貴的資源要素??梢灶A期,隨著風險勘查資本市場的建立完善,一大批沉淀的探礦權將會被激活,不斷形成快速突破的良好態勢。
國外風勘融資模式可供借鑒
資本市場是礦業強國的關鍵支撐。通過礦業資本市場,充分利用全球資金、全球資源,提高對全球礦產資源的控制能力,對國際礦業金融市場有影響力,對國際礦業規則標準制定有主導能力,對礦產品市場具有較強的話語權,既保障了本國的經濟發展對資源的需求,又對全球礦業發展具有持續影響力。我國礦業企業要想做強、做大,較快捷的方式就是直接進入礦業資本市場,通過外部擴張迅速實現資本規模的擴大和資源儲備的增加。
國外發展實踐經驗表明,資本市場對礦業發展有著重要作用,而礦業發展對資本市場的發展也有重要促進作用。澳大利亞的金融業就是與礦業的聯姻才得以發展。加拿大在1890年為促進早期的資源勘探者提供開發資金而專門成立了礦業交易所。多倫多股票交易所就是在原有的基礎上與之合并而成。從國外礦業資本市場的建立與發展來看,有以下幾點經驗可以借鑒。
第一,資本市場是礦產勘查資金的主要來源渠道。世界上的礦產勘查資金主要來自股市,其次來自銀行。在加拿大,從事礦產風險勘查企業占風險市場上市企業的1/3,加拿大國內有2/3的礦產勘查公司在上市融資。
第二,勘查業的發展需要一個完整的資本市場體系。不但有主板市場,更需要風險資本市場,風險市場的一個主要特點就是上市條款寬松。如多倫多股票交易所分為主板市場和風險市場。風險市場上市條件特別寬松。如對單純依靠技術勘探的公司無凈資產要求。
第三,成熟的資本市場不是一蹴而就,是通過不斷建立和完善市場制度而發展起來的。如加拿大的國家法規——NI43-101就是在一系列制度的基礎上發展而成。
第四,政府、專業性組織、證券交易所等通力合作。在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等國,政府制定和實施礦業政策以保證礦業活動能夠最大限度地滿足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要求,證券交易所為上市和融資制定細致的條款,擁有眾多專門知識(如獨立地質分析師)組成的中介服務機構為資源公司(勘查企業)上市等提供大量而細致的服務,由銀行、證券管理委員會、采礦協會、金融分析委員會、其他協會組成的團體起草和制定各種管理標準。
當前,在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的大背景下,在我國建立符合國際規則的風險勘查資本市場,搭建礦業權、勘查技術與社會資本的“無縫對接”平臺,借鑒國外中小勘查公司的運作模式,推動地勘單位從資源優勢、技術優勢向資本優勢和經濟優勢的轉變,對于助推地勘單位改革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012年11月5日,天津國際礦業金融改革示范基地正式揭牌,該基地以建立礦業風險勘查資本市場為抓手,旨在推動中國礦業金融體制改革,構建符合市場規律和地質規律的國際礦業金融服務體系,是我國風險勘查資本市場發展邁出的重要一步,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2014年12月30日,中國地勘服務第一股“中礦資源勘探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登陸深交所中小板市場,開創了中國地勘企業上市之先河,似乎看到了中國風險勘查資本市場從無到有,從弱小走向繁榮的美好明天?!爸械V資源”從開始上市籌備到最終成功上市,歷時7年,經過無數考驗與磨難方修得正果,其成功雖與企業自身的不懈努力密不可分,但背后真正起決定性作用的因素是中國目前已經基本具備建立風險勘查資本市場的條件,并具有對該市場強烈的內在需求。
天津國際礦業金融改革示范基地揭牌儀式現場 資料圖
通過不斷發展完善和改革創新,建立符合國際規則的風險勘查資本市場,最終將有助于實現地勘單位跨越發展,地勘市場持續繁榮,地質找礦快速突破的良好局面。在我國建立起完善的礦業資本市場,既能更好地支持中國礦業“走出去”,又能更好地吸引海外優質礦業項目和資金進入國內,通過資本市場在更高層次上實現資源的全球化配置。